被质疑为“电视广告”?文化综艺的“带货”秘诀藏不住了

经历了三年飞速发展,文化综艺在今年迎来了转型期。内容垂直化趋势愈发明显,流量嘉宾比例升高,节目从单一的内容转播转向了内容变现。

近年来,文化综艺频出奇招,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诗书中华》,从《国家宝藏》到《上新了·故宫》……这些节目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的娱乐与网感巧妙融合。经历了三年飞速发展,文化综艺在今年迎来了转型期。内容垂直化趋势愈发明显,流量嘉宾比例升高,节目从单一的内容转播转向了内容变现。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正在热播的《上新了·故宫2》,探索文化综艺内容变现的秘诀。

1

垂直深耕、内容变现渐成趋势

流量入局喜忧参半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火了文化综艺热。

2

2017年,《国家宝藏第一季》《朗读者第一季》惊艳亮相。2018年,《经典咏流传》《一封家书》《一本好书》《博物奇妙夜》《国家宝藏2》《上新了·故宫第一季》等小众化的口碑之作蜂至沓来。历经三年的蓬勃发展,文化综艺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知名度方面都早已“今非昔比”。

3

2019年,仍然是文化综艺持续井喷的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一封家书第二季》《一千零一夜第四季》《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上新了·故宫第二季》等“综N代”持续发力,开始进行自我变革与创新。

4

首先,在内容陷入同质化桎梏之前,文化综艺便已早早朝着垂直方向深耕。除了专注于地标性历史建筑的《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接下来北京卫视将推出酝酿已久的“上新了·国潮”系列《我在颐和园等你》《长城》等等;还有关注非遗文化传承的《百心百匠》《非凡匠心》《了不起的匠人》《老艺新生》;以及以文物为主题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博物馆奇妙夜》,各类细分文化综艺“争奇斗艳”,收割市场红利,基本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和高口碑……

其次,流量明星入局。早年文化综艺出于节目定位和节目成本的考量,堪称流量“绝缘体”,无论是以全素人亮相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以“老戏骨”唱响口碑的《朗读者》。在《朗读者》中,濮存昕、张国立、蒋雯丽、归亚蕾以超强的朗读把控实力,为观众带来“听CD般美好”的小确幸。客观的说,这档节目一旦换做“流量明星”,他们或许会给节目带来更多“流量”,但未必能与这些老戏骨拼功底、拼气场、拼底蕴,很难说是否“合适”。

5

但从今年播出的几档文化综艺来看,当红明星成主角已成趋势。但却“成也流量,败也流量”。《上新了·故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伦、周一围等的加入,两人配合也新鲜、有趣。第二季中,邓伦依然坚守岗位,搭档“爱问知识达人”张鲁一,也是非常默契的一对搭档。但这档节目除了流量特色,更重要的是,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故宫这个大IP的主角地位一直不容撼动,主角光环十分耀眼,明星的加盟则是“锦上添花”。

6

反观《遇见天坛》,则稍显“用力过猛”。豆瓣评分6.5分,这在文化综艺里算得上口碑“差生”,节目组的初衷“肉眼可见”:请冯绍峰、黄明昊、蔡徐坤、迪丽热巴、杨幂等一众流量明星当主角,向年轻粉丝群体输出天坛文化的魅力。但是,播出效果却十分现实和“骨干”:嘉宾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不禁让人反思,将流量明星注入传统文化,别出心裁还是东施效颦?

7

第三,文化综艺逐渐从输出文化软实力的“清流”综艺过度到“卖货综艺”,主打诗词歌赋的《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虽然不具备“带货能力”,但这不影响硬核文化输出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兄弟综艺”所掀起的文化消费潮流。

所谓文化消费潮流,指的是文化综艺在融入商业元素后变现能力“飙升”,实现了从“内容传播”到“内容变现”的进阶。《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后带火了博物馆的客流量以及博物馆周边产品的销量,应众多网友“要求”,第二季开设了专属淘宝店。下文中,我们将以正在热播的《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为例,探索文化综艺的商业化“野心”。

花式“营业”

文创产品一骑绝尘

《上新了·故宫》在故宫的大力配合下,解锁了很多“未开放区域”和考古新发现。节目采用文创联动的模式。将故宫文创的研发过程全程展示,并打通了文创产品从创意到售卖的全过程,“带货能力”有目共睹。第一季完结后,美妆日用品、故宫睡衣、首饰套装等文创衍生品,均达成了极高的成交率。

若盘点《上新了·故宫2》的赚钱手段,自然少不了传统的营利模式:招商卖广告。生活综艺常进行的“沉浸式”植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带货。与之相比,《上新了·故宫》虽然没有生活场景植入的契机,但各类型品牌植入也涵盖了片头元素、冠名标版、贴片硬板、片尾鸣谢、角标等多种表现形式。

专注于周边产品开发带货的《上新了·故宫2》,更玩转了文化综艺新赚钱方法:本季签约了4位设计师,在798艺术区开设了故宫文创产品旗舰店,线上线下联动,开启了“前店后厂”的模式。

围观“上新了·故宫”的淘宝店铺“上新了文创旗舰店”。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店铺有2万多粉丝,相比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的330万粉丝、故宫淘宝的554万粉丝来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8

查看其销售情况,我们发现,第二季第一期中推出的星辰时光旅行箱尚处于预售期,售价499-599,已有416份订单。繁华密语系列眼镜也发起了众筹,目标金额50000元,目前已经筹得了96659元,回报远超预期。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大物件,换成相对小的单品,比如摆件、书签、首饰、趣味插画等,恐怕众筹金额将会再创新高吧?

从不同的淘宝店名称也可以判断出,故宫的周边产品开发和经营,分为了几大派系。有自营、合作经营、品牌授权等多种形式。不过,从产品风格和营销模式可以看出,《上新了·故宫》主打的文创模式,相比经营多日的故宫淘宝店,产品和价格相对更“高端”。如果说“故宫淘宝”是接地气的亲民形象,“故宫文创”则走高冷的“小公举”。那些价格定位较高的文创产品,玩的就是创意。这也是邀请“明星文创新品开发员”的意义所在:通过明星流量,让粉丝效应与文化效应的双重叠加来推动销量。

带货削弱文化属性

解密文化综艺带货指南

《上新了•故宫》第一、二季在收获好评之余,也收到了质疑之声:这究竟是一档文化综艺,还是电视广告?节目以设计文创产品为切入,这一立意大大地削弱了节目的文化属性,使得其在定位上略显尴尬。

不甘心被定义为“电视广告”的《上新了•故宫2》,有意识地将“卖货时间”放到了最后几分钟,但最后的“广告”时间却显得略微“出戏”,与前边探秘故宫的内容存在“割裂感”。

在文创灵感的阐释方面,更显得“九曲十八弯”,给人一种匆忙赶制的错觉:比如,第三期推出的文创产品 “养生套装”护发精油与姜茶。设计师说,精油的外包装运用了珐琅器边框的元素,瓶身是一个鼻烟壶的设计。但观众并不买账,认为设计没有新意和诚意,难以引发共鸣,勾起“买买买”的欲望。

虽然部分观众被突如其来的“卖货时间”和缺乏共鸣的文创灵感“劝退”。但总体来说,这档节目瑕不掩瑜。在“带货实力”上确实有可取之处。不管是启用流量明星,薅粉丝经济的羊毛,还是字字入心的文案表达,亲切、直接、形象化的影视化语言,激发观众对故宫文化的探索欲望等等。文化传承与流量带货两手抓,文创周边走俏电商的“带货”秘诀是什么?

第一,市场运作方面,打通产业链、让文创活起来。《上新了,故宫2》以综艺形式带动了故宫高端文创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线上+线上”的模式,多渠道整合营销宣传,多方位挖掘文创产业发展前景。通过文创产品的推出,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把故宫的“一草一木”、“御猫鲁班”带回家。

第二,精准洞察受众,定位购买群体。文创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青年”,他们是有情怀的消费群体,他们愿意为兴趣爱好买单,他们也愿意为审美买单。《上新了,故宫2》不仅洞察到了这一消费群体,并通过精心的制作,击中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第三,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的兴趣点和参与感。观众看节目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创产品背后故事、灵感来源的过程,看完后通过众筹的方式,一起见证文创新品的诞生,这样一种“养成”式消费路径,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也满足了观众的“获得感”。

第四,确保文创产品的独特性。《上新了,故宫2》推出的文创新品,更注重实用性与传承性,与以往以“旅游纪念功能”为主的故宫周边产品截然不同。产品有故事承载,是在充分挖掘故宫历史背后,输出的硬实力。总之,传播效果与商业变现相结合,探索内容变现是文化综艺转型进阶的第一步。接下来,期待文化综艺的更多尝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