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财经媒体的前世今生

财经媒体经历了哪些更新换代?

内容来源:2019年9月5日,在第四范式先荐主办的媒体人论坛总编辑专场会议中,中新经纬CEO、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符永康进行了题为财经媒体格局变化与风险防控的精彩分享。

精彩笔记•宏观趋势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你知道财经媒体是从何时开始的吗?

财经媒体经历了哪些更新换代?

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财经媒体的江湖图景

先给大家一个整体图景。综合今年以来的很多榜单,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做了个不完全统计,即统计上榜媒体。

最常出现在这些聚合平台榜单上的大概有十五家:

如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财经,经济日报的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新闻社的中新经纬;

老牌的华夏时报、和讯,人民日报旗下证券时报办的新媒体券商中国,炒股的很多朋友都很关注的格隆汇,北京时间的财经板块、蓝鲸财经。

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熟悉的财新怎么不在榜单上呢?

财新因为他的团队这两年大力推进付费阅读,他们在版权上采取了保守的传播策略,这是另外一种模式,所以他不会出现在这几家榜单上。

二、财经媒体的前世今生

从时间的维度梳理,财经媒体从1979年人民日报创办了一份市场报开始,到今年有四十年的时间。

我用三个“之”来形容它:变化之快、数量之多、对经济影响之深。这在大国的传媒史上确实非常罕见。

比如说变化之快,我们知道美国最知名的财经媒体之一华尔街日报。

它在一百年前,至少是九十年前,就是美国最著名的财经媒体,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财经媒体,最起码头几把交椅,是非常稳定的,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媒体。

(一)新生代

1.新生代的类别

以前说新媒体,这个词这两年用的比较少了,大多以融媒体来替代,大概有三类:

①中央媒体

近几年,中国网新办了中国财经。新华社将它旗下的财经媒体、经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集合起来组办中国财富集团。央视财经也是2016年左右上线了一个APP。

②自媒体

这块可能大家接触最多的一些,自媒体非常垂直,垂直到什么程度?

我一个朋友他专门观察央行,叫央行观察,他就天天盯着央行的政策。

还有几个自媒体朋友就只关注蚂蚁金服这家公司,主要内容都是关于蚂蚁金服的,在圈内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两年自媒体洗牌比较大,很多单打独斗的自媒体确实很难生存,机构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③企业自媒体

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如今年年初时耐克有一百多万微博粉丝,支付宝有一千六百多万微博粉丝。

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财经自媒体,有的已经不在了,已经阵亡了,这就是新生代。

2.新生代的特点

①资本投资多

②行业深度融合

③发展周期短

④快速离场

(二)第一代

1.第一代的代表

回溯一下1979年开始的财经媒体第一代,如1983年的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创办了一个中国企业家杂志,现在的社长叫何振红女士,她创办了一个木兰汇。

玩新媒体的觉得我们玩新意社群,其实我们前一辈的老师们已经玩过了社群。何大姐的木兰汇聚集了包括格力老总在内的中国很多的知名女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杂志前任社长刘东华,离开企业家杂志之后,他创办了正和网,包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2.第一代的特点

①大部分都是官办;

②目前好多都还在,好多转型都很成功也很稳定。

(三)第二代

1.第二代的源起

背景就是中国金融市场股市的兴起,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在1990年正式开市,紧接着就是中证报,上证报,经济日报又办了证券日报,人民日报又办了证券时报几家。

2.第二代的特点

①市场化

确实开始市场化,第一代很多部委办的报纸,市场化运营的手段还是不是特别充足。

②由经济报道转向了财经报道

经济报道和财经报道有所区别,经济报道更为宏观,财经报道更多微观领域。

③刊号租售、广告运营等更多

九十年代,2000年前后很多市场上,以广告运营模式的这种民营和外资的进入,当时其实已经初成规模。

(四)第三代

我总结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互联网财经媒体的崛起。

以前的几乎所有的财经媒体,包括部委下面的期刊、杂志、报纸、经济日报这样老牌的财经媒体都有了自己的网站,它很多的网站收入都超过了母体。

另一方面像金融界与和讯,其中金融界是美国的上市公司,这些我还没有涵盖这两年,我大致梳理了一遍,不包括大家经常使用的工具类的财经媒体,像雪球、腾讯的自选股这些工具类的。

三、财经媒体的正确认知

我大致梳理完大家得出一个什么印象,之前我真的不大理解融媒体、新媒体、旧媒体的关系不是谁替代谁,怎么就不是替代呢,一般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

大家从财经媒体小小的历史来看确实不是替代而是相融,大家看到很多老牌的财经媒体使用新的平台移动化、智能化,做的很好,所以真不是说谁的媒体创得晚,谁就是新媒体。

四、财经媒体的风险与防范

各位可能关注的是财经报道,财经媒体怎么防范风险。包括这几年新办的媒体现在都已经不在了,这方面应该怎么办。

(一)政治判断高于专业判断

在一些领域政治判断一定要高于专业判断,媒体有自己的利益,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政治利益;

第二,传播效益;

第三,经济效益。

这些效益必须以政治效益为优先。

(二)必须扮演建设性的角色

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根本性的区别,中国媒体必须在社会中扮演建设性的角色。

中国的经济具有预言和自我实现的功能,所以你对你的报道所产生的效果是有责任的,而不是简单报道事实。

我在我的母校开了一门课叫财经新闻,我让我的学生梳理一下纽约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我也分析过日本的媒体,他们在国家利益层面没有任何的含糊,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这方面,也不会做到真正的客观和公平。

所以这方面也是一个财经媒体在涉外报道中尤其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三)法律合规风险日益突出

1.记者行为

很多自媒体自己不是记者,为什么要洗稿呢?因为他没有办法以记者的身份获取信息源,他只能洗稿,这样就有很大的风险。

现在对记者行为的规范,我个人是持支持态度的。人获得的资讯很重要,所以必须有专业的人符合一定的专业标准生产出来。因此,记者一定要专业化。

为什么?你想想大家如果你在医院里躺着有一个小孩子进来说他是实习小医生,你敢让他给你做手术吗?

当然可能有见习生、实习生,但是我的团队要求我的实习生采访必须在记者的指导下采访,无论他的天赋有多高。

你想想这两个小案例,中国经济报对于格力的报道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他的署名在注册记者里是找不到的。

所以格力就发了一份声明,某某报纸的假记者。很多媒体存在这样一个风险。

2.失实报道

我有一个团队的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了某基金,有一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写错了,引来了律师函,各种纠缠。

后来我就向他去道歉,我们做错了必须道歉,这是媒体人的精神。

还有比较典型的失实报道可以用记者的专业素养提高去避免。

3.侵犯名誉权

今日头条和自媒体朋友打官司获赔了八万块钱,因为写了张易名(音)是低俗之王。

大家想想我们在朋友圈里遇到的文章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得有多少,如果做公关界的朋友们反应过来都用起诉的手段,那我们媒体人有太多的压力。

最近我在做一个小小的研究,把近五年中国媒体人所涉及的官司判决书都搜集过来做一个小册子,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可以防范很多的风险。

4.职业行为

另外还有一个合规的风险,合规的风险一定要摆清这几个关系:

你坚决不能让记者去拉广告,财编和运营要分开。

媒体和企业的关系要理清。企业既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是我们的敌人,你要摆清关系。

财经媒体的生存之道还有和市场监管部门,比如关于环保的报道,肯定要和环境保护部门密切的协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