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近来频频接盘,危机影视公司能否成功“保壳”?

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是要看影视公司本身。

2020年至今,已经有三家A股影视公司被国资接盘:2月,北京市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科投资”)宣布入股北京文化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4月底华谊宣布引入山东经达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经达”)入股﹔5月初,东阳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阳聚文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金融”“东阳聚文影视”)出资8亿支援唐德影视,唐德影视的实际控制人将由吴宏亮变更为东阳市人民政府。

国资系”进入上市影视公司已经并不稀奇,只是今年国资出手更加频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唐德影视、中南文化、长城影视、当代东方、鹿港文化、华策影视、鹿港文化等9家上市公司获得了各地国有资本的注资,其中华策影视、唐德影视已经是二次出现国资入股的情况。

 

那么,这些民营影视公司为何纷纷引入国资?梳理近年的财报就会发现,这些接受国资的影视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资金紧张,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比例较高,一旦政策收紧、公司项目不稳定,或者遭遇商誉减值等问题,情况就会越加危急。

资国资接盘,危机影视公司能否成功“保壳”?

从目前看来,国资能否顺利营救危机中的影视公司,是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

第一个不确定就是国资能否顺利入股。以唐德影视来看,其5月6日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称东阳金融、东阳聚文影视两家公司与唐德影视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吴宏亮拟共同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受让方”),其中东阳金融出资5.1亿元,持有受让方63.75%的股权;东阳聚文影视出资1.5亿元,持有受让方18.75%的股权;吴宏亮其指定的第三方出资1.4亿元,持有受让方17.50%的股权。

同时,吴宏亮拟向这家新公司转让唐德影视9.08%的股份,并将所持唐德影视约872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0.82%)的表决权委托新公司行使。

交易完成之后,这家新公司拥有唐德影视9.08%的股份与29.9%的表决权,成为唐德影视的控股股东。而东阳金融、东阳聚文影视两家公司隶属东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东阳国资办”),换句话说,交易之后,东阳国资办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而在以上交易之外,吴宏亮还将股票解除质押后,将约667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5.92%)转让给新公司。

所有信息整理之后,在交易顺利进行完毕的情况下,东阳国资以8亿将获得唐德影视25%的股份与控制权。以此换算,唐德影视目前估值约为32亿,比目前21.28亿市值高出了10.7亿左右,溢价超过了50%。

这场交易如果能够顺利成行,对唐德影视显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目前交易计划还在筹划意向阶段,尚未签订正式股份转让协议。同时股份转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如吴宏亮持有唐德影视36.31%的股份,但所持股份中99.82%的股份都在质押状态,这有可能导致交易无法推进。

在唐德影视与东阳国资股份转让的提示性公告发布之后,昨天(5月8日)深交所对唐德影视发布了关注函,要求说明上述交易相关方筹划本次事项的背景、过程等信息。国资能否顺利入股还需要时间验证。

另一方面,是否国资入股,民营企业们就能顺利获救?从唐德影视的业绩情况来看,2018年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了9.27亿,2019年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1.07亿,2020年如果持续亏损,唐德影视就面临退市危机。但情况依旧不乐观,2020年Q1唐德影视净利润亏损2693万。

唯一的好消息是,今年4月唐德影视终于从《巴清传》的泥淖里脱身,公司与天猫技术达成协议,将不再投入资金修改《巴清传》也不对其播出时间负责,而《巴清传》的总授权费用下调为3.22亿-3.52亿(2019年授权总费用4.5亿-4.8亿)。

 

不难看出,国资入股的对象已经渐渐扩大,从慈文传媒、华策影视等以电视剧为核心的影视公司,拓展到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以电影业务为核心的电影巨头,而入股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民营公司出现资金问题甚至面临退市风险,国资出手接盘。这其中如慈文、华策、鹿港文化等公司在引入国资后逐渐摆脱困境,成功躲避资本寒冬,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在国资进入之后依旧前路茫茫,如现在准备“卖身”国资的唐德影视,虽然摆脱了《巴清传》的泥淖,但是今年能否解决退市危机依旧是个问号。

非保命良药,更多是解燃眉之急

国企、国资的介入又会给影视公司带来哪些影响呢?根据几大影视公司从2017年到2019年的财报来看,在国资进入之后,大多数影视公司的项目数量并没有上升,恰恰相反,更多的是数量呈减少态势,同时也未能让影视公司止于亏损状态。

可见,这种财务投资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们也如同市场上的一般投资并无太大的差异,也会随着影视公司的持续亏损而选择离开。

从国资入股后这些影视公司项目的数量和成色来看,同样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选秀节目的回锅肉现象同样出现在了这几家影视公司中。据资料显示,在长城影视的片单里, 从2017年持续到2019年的剧集项目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当然这中间存在一些二次发行的问题,但数量减少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回锅肉项目已经占据了这几大被接盘影视公司的大部分内容。

而在数量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这在中南文化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在2018年参与制作投资项目8个,同年10月,中南文化实控人中南集团拟将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让渡给江苏江阴的国资滨江扬子,而2019年计划剧集项目仅有3个、电影1部。

 

或许慈文传媒的情况会好一些。2018年,慈文传媒亏损约10亿元,2019年上半年,慈文传媒被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华章投资接盘,而根据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慈文传媒在2019年扭亏为盈,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下降18.3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15.05%。而在其发布的2020年储备项目片单中,电视剧项目达到10部,较2019年的7部有所提升。

总之,不难发现,国企、国资大多都是在影视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时选择进入,为其解了燃眉之急,而对于整个长线的发展并不能发挥出太大的作用,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是要看影视公司本身。

“现在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找国有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资入股影视公司时分析称,“影视公司的运转需要较多的现金流来维持,相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有优势,此时国资入股可以看做是‘救急’和‘暂时的缓解’。同时被接盘方的影视类上市公司也避免了股权质押的风险,因为一旦持续下跌其就面临着巨额亏损,甚至股权可能会被强制卖出。”

话语权转变之下,选择权也更多被交到了国资的手上:被国资瞩目的当代东方、华策影视、慈文传媒等无一例外的都是向头部迈进的影视公司。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从联姻对象的选择上,国资正在变得更加“挑剔”。

是否国资入股,民营企业就能顺利获救?答案也并非完美。如慈文、华策、鹿港文化等公司在引入国资后逐渐摆脱困境,成功躲避凛冬﹔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在国资进入之后依旧前路茫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