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不存在报复性观影。

暂停了将近2个月的电影院终于打开了大门,3月16日,新疆多家电影院成为疫情后复工的第一批影院。随后杭州、南京、沈阳、长春等多地已陆续发布通告,称电影院可以恢复开放,近期电影院似乎将迎来“复工潮”。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北京、上海都出台了电影院复工指引和指南。但截止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尚未恢复开放电影院。笔者所在的十八线小县城的3家影院目前也是大门紧闭。

某北京地区影城经理面对采访时表示:“即使观影人数不多,也希望能赶快开门。但是由于目前北京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所以还没有开业准备。”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3月24日,全国共有493家影院复工,较23日减少了43家,全国复工率4.36%,较23日下降了0.38%。

春节疫情期间有人预测影院复工或迎来报复性观影,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过于想当然。

报复性观影?场均人数不足一人

复工首周(16日到22日),全国观影人次为3810,共取得118225.2元票房,这样的成绩还不足正常状态下一家影院一周创下的票房。

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而在3月24日,全国票房仅2.4万,平均票价25.5元的情况下,单日观影人次过百的仅有乌鲁木齐一家影院,大多影院观影人次两位数,不少影院还是个位数。

此前,很多影院为复工推出了一些优惠措施,如指定全天电影免费看,推出爆米花零食优惠套餐等。

符合复工的影院在安全保护方面也做了比较足的准备,如24日江苏宣布全省影院进入“回归倒计时”,要求影院返岗人员在相关平台登记报备,绿码方可上岗;3D眼镜等公共物品“一用一消毒”;错位隔排隔座售票,观众距离1米以上,并备口罩。

但面对电影院复工,大多数人的态度还是“安全考虑,在家看视频。”

除了态度谨慎,缺少大家感兴趣的新片,也是一部分观众不愿走进电影院的原因之一。

笔者注意到,在复工前几天,各大影院上映的影片均为延期的老片,如《误杀》《动物特工局》《蓝色百褶裙》《魔镜奇缘3》等。

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3月17日,中影表示《中国合伙人》《狼图腾》《战狼2》《流浪地球》《何以为家》这5部影片将以公益方式上映,发行方和片方应得43%的分账部分将全部让利给影院。这5部影片已于3月20日重映。

3月25日则重映了13部影片,包括《少年的你》《寻龙决》《红海行动》《绿皮书》《一条狗的使命》等中外影片;3月26日将重映《捉妖记》《十二生肖》《寻梦环游记》等3部平片。

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根据外媒报道,《阿凡达》等进口大片的复映工作也在洽谈当中,紧接着,4月初将有适合长线放映的文艺片进入市场。

可以看到,影院复映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片单中将以中外经典影片为主。

但经典大片的复映,能够成功激活当下的市场吗?显然相当困难。

日前财经网一项调查显示,1.4万名参与投票的用户中,有1万人表示近期不会去影院,只有数百人明确表示愿意去支持。大部分观众的态度非常谨慎,就算走进电影院也是为了自己期待的新片。

但大规模的新片上映还未可知,很多影院都处在观望中,有业内人士预测,乐观估计,国内影院实现全面复工,或许还得等到五一档。

谁是大赢家?

新片无法正常排片,从院线转战线上成为了影视公司的另一种选择。

春节期间,《囧妈》出品方欢喜传媒以6.3亿价格把影片版权卖出给字节跳动,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原计划在大年三十上映的影片,最终以“网络首播”的方式在抖音、西瓜视频、欢喜首映等平台上同步播出。

尽管口碑不是很好,但该电影依然取得了“上线3天总播放量超6亿”的好成绩,并使得互联网视频平台有了第一次与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合作的机会,进而引发了院线端的抗议。

随后,甄子丹主演的功夫喜剧《肥龙过江》,于2月1日上线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再之后,原定档2月下旬的喜剧片《大赢家》由于疫情撤档后,于3月20日登陆线上平台,成为今年第三部在网络进行首映的院线电影,并且上线3天后在抖音上《大赢家》的主题页显示已有12亿次播放。

这些“骚操作”不仅让发行渠道有了改变,也使得电影的发行模式趋多元和灵活。比如电影《大赢家》采取了“云路演”,大鹏、柳岩等主创空降评论区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

影院复工场均人次不足一人,谁会是“大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疫情冲击的美国电影市场,也在经历着成批的电影撤档。据美国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最近一周的票房为5892万美元,创下20年来周票房新低。

而好莱坞不少院线电影也开始放到视频平台点播,包括《隐身人》《爱玛》《狩猎》,原定4月10日北美院线上映的动画《魔发精灵2:世界巡演》更是直接宣布将在影院上映同日,开始线上视频点播。

国内国外接二连三的院线转战网播,难道线上电影时代真的要来了吗?在疫情过后,当影片不再面临时效压力时,网端发行模式是否将持续?

对比,行业人士的看法并不统一。有人认为,从发行成本来看,网端模式相对较低,院线发行结账周期较长,卖给视频平台则能提前锁定收益,快速回款。对于电影出品、发行方来说,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也对探索线上播映效果有了一些借鉴,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合作形式。

但更多的人表示,网端发行,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中国的电影作品与流媒体之间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缺少更多的案例与探索,短时间内很难在平常时期成为一种常态。

表面来看,线上观看让影片出品方和播出平台以及观众“都很快乐”,但最后的“大赢家”是谁还是未知。

片方也许通过网络放映尽早回收了成本,却有被院线拉入“黑名单”的风险,且影片口碑难以发酵;平台也许在短期内获得了用户增长,如何保持新增用户的粘性却是难题。

但愿疫情过后,出品方、院线、互联网视频平台等各方能够保持一种互助互利的健康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