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中国分账网剧编剧

青年编剧生态

分账剧最早是由爱奇艺提出的“商业模式”,标志着剧集制作者从TtoB向TtoC转变的大趋势,在分账剧发展的三四年时间里,国产网剧的剧集质量愈发提高,为平台和片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爱奇艺每个月都有不少分账剧集上线,其中《等到烟暖雨收》的分账金额突破了3000万,《妖出长安》在爱奇艺的播放量超过了3.7亿,《花间提壶方大厨》获得了5.4亿的播放量,分账金额超过了7200万。

优酷和腾讯纷纷效仿,腾讯播出的分账剧《龙日一你死定了》最终播放量突破6.7亿,累计收益超过了8000万,优酷与新片场合作的分账剧《二龙湖爱情故事》最终获得了4.1亿的播放量,分账金额达到2000万,而今优酷、华谊联合出品的分账网剧《人间烟火花小厨》更是大获成功,播出两个星期分账金额突破2000万,播出一个月分账金额突破8000万,创下了优酷分账剧的历史记录。

对于低成本作品来说,与平台采取分账剧的合作模式是最佳路径,对于平台来说,分账模式也能够保障剧集的播出质量和为平台带来的流量和收益,是“双赢局面”,这也是各平台积极布局分账网剧的原因之一。然而,鳞次栉比的分账网剧急需良好的幕后制作团队,尤其是编剧岗位实属稀缺。

由于低成本,不可能花费高昂的费用邀请知名编剧加盟,而未出道或刚入行的编剧新人也未必能够担此重任,最后不仅浪费了片方的筹备时间,而且呈现出的作品也未必能够让平台和制片人买账。

为了方便片方和平台选择合适的新人编剧,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整理了100位分账网剧的编剧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作品年份和热度不分先后,列举作品仅是其分账剧作品,希望能够为平台和影视公司的分账网剧制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注:排名不分先后)

新人编剧缺乏独立创作能力

分账网剧的编剧往往启用新人,或者交给某个编剧工作室完成,因此一些分账网剧的编剧名单往往由多个编剧合力完成,最多可达五六个人。

《少主且慢行》两季都是由周彤好代梦颖合作完成的,《大周小冰人》也是由杨悠然和李闷两位编剧合作完成。《公子,我娶定你了》、《小女上房揭瓦》、《危险的她》都是由三名编剧完成,而《戒毒风云》、《未知生物》、《人龙湖爱情故事》则由4名编剧共同书写完成。爱奇艺分账剧《哦!我的皇帝陛下》第一季由五名编剧完成,第二季则换成了两名编剧。

从整理的表格中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分账剧编剧都仅有一两部代表作品,且多数是人生第一部重要作品,这也是片方为了控制成本才在编剧上缩减开支。

多个编剧合作完成剧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合作问题,如何分工、如何分配工作、是否每个编剧都能够完成同等的工作,这些问题都是在筹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些编剧有些并非科班出身,对于剧作结构的掌控和故事的架构也不见得都很擅长,因此分账网剧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项目停滞、甚至更换编剧的可能性,这都浪费了筹备的时间成本。

还有一些作品在第一季时会启用大批编剧共同完成,而到了第二季则由参与过第一季的某一位或两位成绩突出的编剧继续独立完成作品,这样也节省了多人沟通的成本,创作第二季、第三季的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实际上,分账网剧也是新人编剧的入行和训练的跳板,拥有了一部成功代表作品之后也能够开展其他的工作,比如陈小桃在《等到烟暖雨收》大获成功后,又与爱奇艺合作了《水墨人生》,也获得了突破1000万的分账票房。

当然,多人合作编剧的分账网剧也无法看出个人的编剧水平,这也需要新人编剧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保障能够独立完成编剧创作,才能在分账网剧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创作出更多能够证明自己能力、获得平台认可的作品。

分账剧片方往往对编剧不重视

为了开源节流,制片方最容易忽视掉的岗位便是编剧,往往将希望寄托于“高概念”(策划)、演员颜值或镜头画面上,而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一些分账剧选用新人编剧,这自然是为影视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实则也无法真正保障剧集的品质。

而有些分账网剧甚至直接由导演代劳,编导一体控制成本,这样一来,该作品就变成了导演的个人作品。比如《甜心软糖》、《错落的音符》都是由导演直接担任编剧的。还有一些作品,甚至没有公开编剧署名,比如《谋爱上瘾》在百度百科和豆瓣上都没有编剧的名字,还有一些短剧例如魏大勋主演的《特工别闹》等更是没有将编剧署名编入字幕,这都体现了分账网剧对编剧岗位的不重视。

还有一些分账网剧直接购买了小说的IP版权,由原著作者直接担当编剧。当然,这在电视剧、自制剧中也非常常见,小说作者担当编剧能够更好地进行改编,也能够使改编过程更加顺畅,保障了对原著的还原,但由于大部分的小说作者没有经过影视剧作的训练,也容易出现缺乏戏剧性、画面感等弊病。

还有一些分账网剧直接由工作室的名字担当编剧,没有给予每位编剧署名,而一些编剧则用名随意,用网名代替本名,这也使得许多制片方无法准确获得编剧的个人信息,对于编剧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例如《喜欢你时风好甜》的编剧西小芹,《失恋疗养院》的方兴未艾。还有《恶魔少爷别吻我》的编剧叶晓楠在写第二季时用了叶倾城的笔名,直到第三季时才用了本名叶晓楠。

分账网剧编剧岗位署名的不规范也容易影响后续的合作和发展,而编剧更是一个靠作品和资历说话的工种,因此分账网剧的编剧尽量依靠多季作品积攒经验和人脉,才能真正寻求到更多的资方合作,建立个人品牌。

分账短剧或成大趋势

短视频以及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的崛起,使视频平台也开启了短剧和竖屏剧的战争,一些竖屏剧是平台自制的,但随着更多的影视公司入局竖屏剧,一些短剧和竖屏剧也采取了分账的方式。

最具典型性的是优酷。优酷在去年4月发布了《优酷网络剧合作白皮书2.0》,其中详细阐明了分账网剧的分账细则,首先增加了CPM广告分账收入,这足以吸引大量的优质团队入驻平台,甚至优质的内容在优酷还可以获得前期投资,大力鼓舞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其次,优酷鼓励微短剧,优质的爱情、青春题材还可以获得额外的补贴20%。

打开优酷首页,除了一些自制剧、版权剧以外,优酷的剧集页面充斥着大量的微短剧内容,例如:竖屏剧《豪门之错嫁新娘》、《双世丑妃》、《医妃权倾天下》、《锦衣卫独宠》等,横屏短剧《风月道人》、《同学不错哦》、《我在今天等你爱我》等,都是剧名浅显易懂、没有明星、剧情简单且有噱头的剧集,制作成本极低,却非常符合当下生活在快节奏都市的上班族、低头族的娱乐需求。

不过由于内容和制作与长剧集的精品化都无法媲美,因此短视频剧集仍然属于小众群体,讨论度、热度值都一般,虽然平台给予了这些剧集机会,使其成为影视新人的入行跳板,但短视频剧集的潮流和数量仍然无法撼动长剧集的地位。

无论是分账长剧还是分账短剧,编剧在剧集中起到的作用都非常甚微,影视行业每年都会有编剧维权的纠纷,却仍然无法改变国内影视圈层的固有思维模式。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下,内容精品的剧集更加具有竞争力,而版权剧、自制剧都过于依赖知名编剧,鲜少给予新人编剧机会,分账剧由于受到成本限制或可成为新人编剧的入行跳板,但往往由于资历尚浅而失去话语权。这一矛盾亟需解决,希望新人编剧在培养自身独立创作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来自片方的信任和机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