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求新惹争议,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魔幻手机》

这部“出格”的《鹿鼎记》真有那么差?

改编经典一直是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由张一山和唐艺昕主演的第八版《鹿鼎记》11月15日上线以来,就承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评价。开播当晚,豆瓣就给出了2.7的低分。网友更是全方位地把这部剧的剧情、演员、服化道吐槽了个遍,上到鳌拜府邸的牌匾,下到丽春院里韦春花的黑色透视打底衫。尤其是主演张一山,被P成网络表情包。

然而,即便被“骂”,这部出格的作品播放热度和讨论度却飙升。

优酷站内热度显示,《鹿鼎记》上线3天,热度破9900,居站内热度榜TOP4,剧集热度榜Top2。爱奇艺站内热度破8500,综合排名TOP5,剧集热度榜TOP2。

云合数据显示,第八版《鹿鼎记》自开播以来,播放率一直位列前三,全网舆情热度指数则持续第一。骨朵数据显示,《鹿鼎记》开播一周居首位。微博数据显示,这版《鹿鼎记》也接连几天以 #新鹿鼎记# #鹿鼎记逗比韦小宝# #韦小宝向皇上表明身份# #皇上知道真相后惊呆了# #韦小宝逗建宁公主开心# 等话题冲上热搜榜。

毫无疑问,《鹿鼎记》吃透了网络红利。

那么,如山倒般的负面声音为何而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期待值”。从制作班底来看,实属豪华。导演马进曾执导《营盘镇警事》《幸福来敲门》,编剧申捷是《鸡毛飞上天》《白鹿原》的编剧。从主演来看,张一山从《家有儿女》到《余罪》《春风十里,不如你》,塑造了不少古灵精怪的角色,自然也被寄予厚望。所以,对大部分网友来说,都对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抱有期待。而当第八版上线后,由于剧集本身的设定和由此设定决定的演员的表演方式与用户“希望的”方式产生冲突的时候,观众则难以接受,正所谓期待越高,落差越大。

其次,是经典深入人心的“打版”影响。从90年代以来,《鹿鼎记》一共经历了7个版本。其他6个版本分别为:1977版由文雪儿,程思俊,李通明,马海伦,白彪主演;1984版,李添胜监制,梁朝伟、刘德华等主演;1998版由陈小春、马浚伟、梁小冰、陈少霞、刘玉翠等主演;2000版由张卫健、谭耀文、郑伊健、林心如、朱茵、舒淇联袂主演;2008版由黄晓明、钟汉良、应采儿、何琢言、胡可、舒畅、刘芸、王成阳等明星主演;2014版由韩栋、张檬领衔主演,魏千翔、娄艺潇、张馨予、贾清等主演。其中,最受人认可的是陈小春版。

过于高的期待,加上“样板间”根深蒂固的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当网友看到上线的内容和自己“期待”的样子不一致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从进度推进、叙事方式、演员表现等方面看,这一版《鹿鼎记》确实与此前看到的都不一样。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表现方式,抨击最为激烈的部分落在了主演张一山身上。关于网络上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的争议,工作室曾率先简单回应,表示“小宝还在成长,感谢大家的建议”,显然工作室认为后续的剧情及演技可以改变观众的看法。张一山则在早之前的采访中也提前透露过《鹿鼎记》中的表演方式,表示“这次大家可能都会说《鹿鼎记》拍了很多遍了,然后呢也很期待,就想看看张一山怎么演,拍这个戏还是希望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东西,尽可能是让观众爱看就完了。所以观众提到我说我什么都可以,我无所谓,千万不要把我当成特好的演员,因为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为什么一定要求所有的版本都长着相似模样,到底什么样的探索才是值得鼓励的方式,才是更有价值的创新,或许比怒其不争更有意义。而十三更倾向于将这版《鹿鼎记》的表现方式看成一种类似舞台剧式的新尝试。

 1 

为心中的白月光,融入现代节奏

回到《鹿鼎记》原著本身,作为金庸大师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篇幅最长、出场人物最多,因其思想深度及艺术价值,被很多名家公推“金庸第一书”,或者说金庸已经走到了严肃文学的门口。书名《鹿鼎记》也有多重含义,小说中各方势力都想得到的《四十二章经》内羊皮拼成的地图显示宝藏就在鹿鼎山。更深层次意义是江山纷争的意义。作品开篇讲鹿-温顺之物,鼎-帝王之器,金庸把百姓和江山比作鹿,把鼎比作争权。从逐鹿、问鼎的典故显而易见。康熙继位以后,天下未定,逐鹿中原,鳌拜、吴三桂、沐王府、天地会、台湾郑家、前明公主、神龙教、罗刹国各方势力次第登场,揭开群雄逐鹿的序幕。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主人公韦小宝毫无金庸其他作品男主人公的胸怀和责任,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流氓,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小流氓却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种势力中,成就世俗眼中荣华富贵潇洒自在的成就。

所以说,《鹿鼎记》是金庸最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了,从思想的复杂度上说,拍摄《鹿鼎记》的难度其实是金庸作品中最大的。

其次,《鹿鼎记》原著仍然是章回小说的模式。这一类开头主要是介绍作品的创作缘起,注重从结构的全局去把握作品的总体。无论哪种开头,都是会运用大量篇幅铺垫,而这其实已经并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观影习惯。

从这个层面上看,新版《鹿鼎记》已经在很努力地迎合观众的喜好了。即在保证事实准确度的情况上,用更自由的创作手法完成。

这直接导致剧情情节进度明显加快,将原著四章的前奏浓缩在半集情节里,韦小宝第一集就完成进京,到第二集就已经与少年康熙成为死党,几段情感线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线。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省去了那些拖沓的剧情,以及你来我往注水式的对白,迅速进入主题也是一种创作上的取舍。

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讲,就算没完整看过《鹿鼎记》,也听过故事大概,看过片段。这种大刀阔斧砍去铺垫和背景介绍、重笔墨渲染桥段和人物个性的创作方法也是一种创作新尝试。

主演张一山曾经在采访中说过:“我们认为这都是创作手法,人和事肯定都是尊重原著的。”同时,他也强调这版是往卡通和搞笑上面走,人物是可爱的、有趣的,尤其是“有童趣”。这种说法也得到了该剧导演马进的回应,11月21日,导演现身说法,强调“这部剧的整体风格是强喜剧特质,用欢脱无厘头的人物互动和爆笑台词,以及夸张的表演打造了整体的角色状貌”。

对于一个经典作品来说,一旦影视化,那就是一个艺术产品,谁来改编、如何改编总是要带上主创团队的色彩。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下,是否可以给予新版本新团队一些创作空间和容忍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在80、90后心中“不及格”的作品,恰恰正中00后的心头好。

 2 

江湖早已远去,紫禁城打工人

江湖在哪里?江湖在那些读金庸小说长大的那一代代男孩子的心里。

但是到了2020年,江湖早已远去。随着14年前《武林外传》开篇的windows启动音乐,我们已进入不一样的世界。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人觉得《鹿鼎记》不像武侠小说,它的背景由江湖换成了官场,写的是武侠的末世。金庸的书中,江湖自笑傲江湖时代后就越来越弱,到碧血剑时就是苟延残喘,再到康熙韦小宝时已名存实亡。江湖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官场。江湖侠士们在这个时代,功夫再高,也再难“以武犯禁”“行侠仗义”“快意恩仇”,他们已牢牢地被身后的封建朝廷所掌控。这就是《鹿鼎记》被人认为是严肃小说的现实意义。

70、80后或许面对这样的世界还本能的想反抗,90、00后们却早已习以为常。所以不同年代都有着自己对《鹿鼎记》不同的解读。

若要更进一层的去想,其实以闹剧的形式去解构原著,或许恰恰是原著解构现实的精神延续呢,套用戏剧的反套路理论,第八版《鹿鼎记》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做给80后看的。

从一些正面的反馈来看,觉得第八版《鹿鼎记》更下饭的也偏向95后与00后甚至10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足够的无厘头、足够的搞笑。如果要把新版当作历史正剧来看,那么一定是错误的打开方式,如果要强行和过往版本来比较,也只能越看越生气。如果单纯把这部剧当作一个下饭剧则更容易带入。

从头顶“绿帽子”这种挑战大众审美的开场就可以看出,第八版《鹿鼎记》的关注点根本就不是“江湖情义”,更像是一版“韦小宝升职记”,通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把血雨腥风中的求生之道变成“打工人”进阶指南。从无名之辈到小桂子,再到桂大人,一路荣升到韦爵爷,活脱脱一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职场升职记。

真实的情感代入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地方。“心中一出现‘老子不干了’五个字,忽然之间,感到说不出的轻松自在”,这难道不就是当代打工人的职场宝典么?以及每每面对海公公,编不下去又瞒不住的时候,一句“要不说您料事如神呢,我还没来得及跟您汇报呢,您都提前说出来了”,职场老油条的样子又被拿捏的十分准确。而面对上级,又难掩紧张之感,比如第三集中,太后赐座,他一屁股坐空的样子,就像职场小白面对管理层汇报时候涨红的脸。

一些很深刻的职场道理也在这部剧中以简单的笔墨被点了出来。“当遇到难以辩白之事时,先以大笑乱对方阵脚,再趁对方自我怀疑之时组织逻辑关系和语言以伺机说服对方”。这不正是职场打工人面对老板质疑、同事挑战或者意外情况时候最明智的策略么?

其实大部分古装戏都容易被带入职场这个概念,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无不讲述后宫如职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在职场挣扎打怪躲坑的经历。只不过这些的笔墨浓重,更倾向于写实,新版《鹿鼎记》则是以轻巧的方式表现出对职场的戏虐。

 3 

年轻人的反叛,沙雕风的流行

即便被人抨击,但不得不承认,这版《鹿鼎记》就是主打年轻化、沙雕风。而这种画风的喜剧原本就是用一种超前于当下的审美做的尝试。正如12年以前的一部神剧《魔幻手机》。

2008年,由李滨、陈创、舒畅等主演的奇幻喜剧《魔幻手机》开播。收视率为央视8套全年最好,却挡不住媒体和网友的猛烈批评。天涯社区是批评的第一梯队,据天涯网友称,魔幻手机是有史以来最雷的电视剧:侮辱观众智商,人物极其白痴、对白颠三倒四。各大媒体则写道,“《魔幻手机》语不惊人死不休”,造型土台词雷,把神话人物和超级英雄混为一谈,是一部让人震撼得想去撞墙的电视剧。一片骂声中,《魔幻手机》 被打上了“雷剧”的标签,豆瓣评分低至3.9。

但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魔幻手机》评价一路反转,截至2020年5月,其豆瓣评分已从当年的3.9飙升至8.0。

先看看这部剧的简介。2060年,一部名叫“傻妞”的高科技真人智能手机诞生了,为了测试“傻妞”,科学家们选择了让其进行时空旅行,结果在穿越回唐朝时,傻妞邂逅了唐僧师徒,并在召回过程中不慎将妖怪“黄眉大王”带入时空隧道,一起落入2006年的现代社会,随后一路组成了一个打击犯罪的“复仇者联盟”,最终打败了想要毁灭地球的牛魔王大boss。

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喜剧《魔幻手机》。

同一部剧,隔了十二年,人们的评价却走向了两极。是国产剧越来越差,十年前的烂剧也能翻案了?还是剧本身被严重低估?时间又是如何在《魔幻手机》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样的感受用在这版《鹿鼎记》上,是不是似曾相识?

与《魔幻手机》 中的大胆想象与光怪陆离的情节类似,这版《鹿鼎记》也无处不彰显着“叛逆”。张一山的韦小宝,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和脾气形象演出来了。不是大智大勇、古怪精灵,而是更多孩子的幼稚、调皮。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乖乖隆地咚”,即使被观众吐槽为“京味”十足,但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是顺溜。坦白来说,在纯喜剧几乎绝迹的今天,新版《鹿鼎记》与《魔幻手机》凸显出来的纯粹的娱乐性显得更为珍贵与稀缺。

其实如果放平心态欣赏,那么这部剧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从人物塑造上来说,这版里,韦小宝一个角色,张一山并没有男主包袱和光环,时而小聪明,时而是沉着,既有贪婪,也有老实,这也正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写照,也让人更有带入感。

这也大概说明了为什么新版更受00后一代的喜欢——魔幻现实下,疯魔处事,不做姿态。很多看似荒诞的情节下,却是朴素的创作理念:纯粹的搞笑。

从台词上说,《魔幻手机》搞笑的台词和对白,即使现在看也不过时。有人将片中的台词集结成帖,制作《魔幻语录》,并称其“笑果”挑战了《武林外传》。而新版的《鹿鼎记》亦如此。当看到“冯锡范,你怎么不叫冯粥啊你”,网友瞬间get到了起名的艺术。

不管这版《鹿鼎记》是不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不如再大胆地想一想?再过10年,是不是将有人开始怀念它?能给出答案的只有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