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猛药医疴”,岗位薪酬标准将推行?

4月8日,在腾讯视频举办的会议上,呼吁行业共同自律,全面调整行业薪酬体系。

“岗位标准薪酬”或将重塑影视行业的新标尺。

近日,继《电视剧制作母版规范》之后,行业内相关领导者、协会一起,共同为行业降本增效提出了下一步改良建议。从制作的母版标准到薪酬倡议价,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将进一步推行,产业生态或将更加健康。

4月8日,在腾讯视频举办的会议上,呼吁行业共同自律,全面调整行业薪酬体系。据悉,相关人士在会上提出了影视行业不同工种的“岗位薪酬指导价”,对剧集制作中相关的幕后岗位、工种的薪酬都提出了建议,如导演、编剧岗位的单集最高倡议价大约在30万以内。

除导演编剧外,影视行业上下游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的生产要素,都将在本次岗位薪酬倡议下进行整体调整。这是一次从根本上给行业“降本增效”的系统性工程。岗位标准薪酬的提出,或能进一步推动影视行业“降本增效”,产业生态更加健康。

过去几年,影视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市场降温等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年以来,高昂的成本仍然让视频平台难以盈利,不得不进行自律和自救,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本次影视行业岗位倡议薪酬可能定在什么样的区间?又是哪些力量起到关键作用?从业者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次“岗位薪酬调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试图一一击破,一窥究竟。

“降薪”早有苗头,泡沫亟需清空

岗位薪酬调整的推行,似乎早有预兆。

早在2017年,中广联电视制片委、中广联演员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网络视听节目协会等行业组织联合发布了针对演员的“限酬”意见,提出演员总片酬不的超过剧目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此后的几年内,针对限制演员薪酬的相关规定反复被行业组织重申。

本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约谈重点机构,研究片酬限额举措,重拳整治娱乐圈乱象。”

其中的“片酬限额举措”实质上是结合了当下影视行业的成本占比现状和迫切降本增效的需求。而限价也或许不是单一针对演员群体,而是对于全影视行业诸多依旧存在薪酬泡沫的参与者。因此,这次演员降薪建议和尚未公布的岗位薪酬建议,在相关政策中业已早有苗头。

另一方面,市场的去泡沫化趋势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前期内容制作和后期盈利之间,缺乏固有的绑定标准,而泡沫一旦褪却,会需要投入产出之间的新平衡。

投入、产出、盈利这个产业链上的关键词,将会成为影视产业泡沫期过后,最为核心的焦点问题。随着腾讯等平台的用户增长至1亿这个瓶颈数值,用户的数量似乎再难跃升。而用户使用时长,在短视频、直播等新商业模式下的冲击下,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增长无力的现象。经济波动周期带来了新的信号,无论是之前的高额片酬,还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成本,都不得不直面这一现状,作出新的反应。

影视行业的生产链条中也存在着诸多不正之风,比如人力浪费。剧组中原本可以3个人完成的工作,最终却需要9个甚至更多的人来完成,这进一步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去除价格泡沫,逐渐贴进新的合理指导,显然会成为这一阶段调整期的行的第一步。事实上,之前的调整已经呈现出了相对良好的反应。

上个月月末,即有媒体发文称演员片酬普遍大幅度下滑,许多演员的片酬跌至原先的一半,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昨日,业内一权威人士告诉骨朵,现在演员的顶级片酬已经基本没有超过3000万的了。

记者从多家平台、制作公司相关人士处求证获知,演员“行业限薪令”也会在有关部门要求下在自律中进一步下调,据透露,新一轮演员限薪最高指导价将定在2500万,以适应现行政策和市场压力。

制片人谭燃反映,部分幕后人员也已在价格上有所让步,“现在一些编剧也知道,如果不接这个项目,后面就也不一定有项目让他们接。但这也是现在对市场比较敏锐的部分编剧,有些价格还是很高。”

从字面上看,“岗位建议薪酬”仍然是建议,而如何落实的推动力还需多方协调。但从目前行业举步维艰的现实来看,这个建议在许多从业者看来已到了非落实不可的时段。

资深制片人李涛认为,这场“普降”不论是市场的自发调节,还是某一方提出的倡议,都应该早点落实,“这是目前消除影视行业膨胀已久的顽固泡沫最直接、快速的方法。”若有在影视行业话语权较大的一方,来提倡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标准,头部演员、导演和编剧的“天花板价”就不容易再被竞价突破,在同样“高薪”的情况下,他们就会选择创意最新、故事最好的项目加入,良性循环下,优质影视作品也会越来越多。

制片人苏苏对这样的调整也早有期待,“除了价格虚高以外,最重要的是没有标准,”她向骨朵吐槽:“每一次和导演编剧演员谈薪酬,都好像一场漫长要价就地还钱的心理战,哪些人是值得的,哪些是不值得的,很多时候取决于对方的谈判和心理施压能力,而这对其他真正有水平的从业者而言是极度不公平的。”

“其实我们应当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制作本身。”谭燃告诉骨朵,制片环节中部分演员、导演、编剧的高价除了提高了整体的项目成本,也压低了其他重要环节本身的预算,“故事大家当然都想做到最好,优先级都会比较靠前。但故事创作成本一样时,国外的许多好剧是实打实地投钱到美术道具、服化道等给观众视觉享受的部分。我们在这方面因为其他成本提高只能相应缩减,所以就有很多剧被诟病的五毛特效、每部剧都复制粘贴般的服装、布景出现。”

在与诸多业内人士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行业的天价数字太多。对比其他行业可能一些投入上百万就算是高投资、还能收获不错利润的项目,近年来影视行业这些普遍动辄上亿的项目和其中上亿、上千万薪酬的创作者、以及岌岌可危的收益,似乎已经与市场正常的发展规律相悖甚久。

消除泡沫,回归理性,岗位倡议薪酬的推出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猛药医疴,价格回归价值

昨日的发布会已然昭示出了新的信号:腾讯率先揭开了行业倡议价的序幕,而至于这个“岗位薪酬标准”可能是多少?据多方消息人士的信息,继演员总片酬指导价2500万,导演、编剧单集30万这个说法后,幕后制作的其他工种,也大概率会同比例下调,给出新的指导价。

岗位薪酬的提出,无疑是在折射当下影视行业当下的艰难处境和长视频平台对于自身如何降本增效、影视行业如何重整旗鼓的态度。即使处于领跑位的腾讯平台,对于长年以来的大幅亏损,也不得不当机立断寻求新的生存路径。

先看长视频平台,不论是从近期已经公布的财报上,还是过去一年以各种渠道向大众传递的信息,长视频平台已经处于两难境地。外部层面需要解决短视频平台的时长争夺、搬运cut的内容争夺,又要面对各类新出台的内容题材限制、演员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内部层面则面对着自身的会员增长速度普遍减缓,超前点播被取消、各种商业化的尝试难以落地,导致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信心已跌至冰点。

这些年来摆在长视频平台面前的问题似乎从来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减少亏损,降本增效成为了长视频平台不得不践行的救命灵药。岗位薪资调整也是降本增效只是其中一环,此前爱奇艺的裁员、优酷和腾讯视频传出的项目“低过会率”都是降本增效措施的体现。

除平台外,不少制作公司也对这一倡议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在平台需求的项目质量增高、数量减少的前提下,如何相对低的价格完成质量较高的作品成为影视公司的保命丸。

更为失控的是不少影视公司在近些年养成的“创作恶习”。一些影视公司已经习惯性依赖用“表层数据流”码盘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推进,只看眼前最火的题材、最高流量的明星、最红的剧的导演、编剧,做简单加法。其一,很多尚未播出的剧集都是盲目跟风立项时市场“热门”,在同赛道同题材中一味复制粘贴爆款剧,本身的题材红利反而变成了劣势,等播出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其二,这种无脑码盘的模式对于创作者和内容的适配度考虑不足、对内容的责任心不足,更没有主动创新,容易造成市场上烂剧堆积的效应。正如上文谭燃所言,如果能实施岗位标准薪酬,这类的公司不仅会被当下提高内容要求的平台放弃,也会被没有竞价空间的大演员、大导演、大编剧所抛弃,继而被市场淘汰。

最后着眼于市场。爱奇艺王晓晖在今年年初的采访中表示,“市场上的价格泡沫仍然存在,市场对谁都是公平的,热与冷有时就是一夜之间”。

这场价格泡沫的出现与前些年资本疯狂涌入影视市场息息相关。资本的大规模进入抬高了整体的制作预算水位,核心抬高了其中演员、导演、编剧三方的薪酬,也抬高了众人对这三类核心生产要素的心理价格预期。但当下不论是资本的大量退场、疫情对经济大环境的整体负面效应,还是各种沉默成本的只出不进,都在展现影视行业正处市场经济波动的下行趋势。

但演员、导演、编剧这三类核心生产需求中一部分人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跟随市场价格波动,也拒绝配合市场需求,逆势上扬、独享暴利。加上市场上一些“唯流量论”的不良风气以配合,影视行业的沉疴旧症便聚沙成塔,以至于如今的影视寒冬。

因此,从个人片酬到整体的制片成本,对于价值的定义都需要市场和政策合作重塑。但这也并不代表好作品就不值得好的价格以褒赏。

李涛也告诉骨朵,行业目前提倡的“降本增效”并不是一味降低,它的实施目的是“让价格回归真正的价值。”而如何去厘清价值标准,让那些真正有艺术创作力的导演,真正亲身投入写好剧本的编剧,得到应有的酬劳,需要政府部门、平台和从业者的共识和共舞。岗位薪酬也不仅只是需要被提出,更需要市场共同来贯彻。

而整个行业当下应遵循的价值判断守则,也正如去年的骨朵网络影视峰会上,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曾对行业提出的倡议:“不要铺张要效率;不要偶像要演员;不要流量要价值。”

近年来,影视行业相继发布了多项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举措,播出平台、制作机构、演艺人士积极响应并不断落实,行业乱象的治理近来初见成效。此次腾讯视频针对影视行业各工种薪酬标准的调整建议,或将有效推动行业薪酬尽快恢复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平,加速影视行业的良性循环,也让创作者能够更加专注提升内容品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