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吴亦凡事件:真相与网络舆论撕扯背后,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录?

在事件真相与网络舆论的撕扯之间,务必理性吃瓜。

7月22日,北京警方对吴亦凡事件进行了通报,吴亦凡和都美竹双方发生关系属实,而事件背后另有诈骗人员的“操纵”。

在此之前,大部分网友在吴亦凡事件始终处于一种云里雾里的吃瓜状态。都美竹的发声像是为众人揭开了娱乐行业不为人知的阴暗一角,在明星人设崩塌的背后,唤起众人对提高娱乐业从业标准的呼吁,也在无形中为女性群体的自我保护敲响了警钟。

警方通报再复盘:

流言亦真亦假,调查并未结束

在警方介入的过程中,持不同观点的网友们在对真相的猜测之间相互拉扯,千姿百态的网络舆论从事件的轴点上发散出来,给人以多方面的解读空间,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警方的通报中,事件的几个疑问被解答:

第一,吴亦凡与都美竹发生关系是真,吴亦凡的执行经纪人为中间牵拉人。

吴亦凡经纪人冯某以挑选MV女主角面试为由,约都美竹到吴亦凡家中聚会,之后同玩桌游并饮酒,都美竹酒后留宿,两人发生了关系。事发后两人加了微信,吴亦凡给都美竹转账3.2万元用于购物。

第二,都美竹背后存在网络写手。

根据警方通报,最初,都美竹和好友为提高知名度曝光和吴亦凡的交往过程,网络写手刘某为牟利主动联系都美竹,共同策划并同意由徐某撰写“决战”等10余篇微博文案,7月16日起由都美竹通过微博账号陆续发出。

第三,都美竹与吴亦凡的联系过程中有“中间商”骗子进行诈骗。

刘某迢冒充事件的相关关系人对涉事双方进行诈骗,得到转账18万元。这与吴亦凡母亲称“都美竹诈骗”的信息相对应,而目前刘某迢已被抓获,对其诈骗事实供认不讳。

来源:凤凰娱乐

通报里反映出三个问题:

首先,吴亦凡的确存在失德行为,但目前来看尚无可确定的违法行为。

警方通报的最后这么说:针对网民举报的“吴某凡多次诱骗年轻女性发声关系”及近期网络互曝的有关行为,警方仍在调查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打着工作的幌子挑选发生关系的对象、事后用钱给对方封口、矢口否认无确定证据的一切曝光信息……吴亦凡及其团队的失德已被部分反映,而网民对他的谩骂仅能停留在品德层面,并不能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约束。

其次,都美竹的发声目的不仅仅是曝光吴亦凡团队恶行而警醒众人,还存在些许对流量的需求。

网络写手的存在无疑是事件的催化剂,通过博文引导网络舆论一边倒,对都美竹进行了一系列包装,还营造了记忆性极强的“牙签梗”,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及传播途径。

再次,网络上冒出的部分“吴亦凡事件女主角们”的身份尚不确定。

中间商骗子刘某迢便是便是在最初冒充女性身份,以曾被吴亦凡欺骗感情欲共同维权的名义骗取都美竹的信任,获得了都美竹与吴亦凡交往的相关信息。

舆论与站队

吃瓜流量背后都有什么?

网络舆论的背后,是五花八门的“站队文化”。

站队,本意是一种选择,但是在舆论场博弈中,似乎很多事情成了单选题,部分网民习惯性站队或被迫站队,俨然形成了一种隐形的“站队文化”。

身处热点多、传播广、参与高的新媒体时代,“站队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一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心中,讨论社会事件时,用户个人易受群体氛围的影响而相互抱团,而 在万千的公共事件里,胡乱“站队”却是大忌。

在都美竹与吴亦凡团队的持续喊话和battle中,不乏大量网友发表评论对都美竹表示绝对支持。涉及到隐私与名誉等多方面的问题,很多与此事件相类似的案件都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想要对抗完善的团队和背后的资本不是一件易事,而对于很多怀着娱乐圈幻想和偶像滤镜的人来说,娱乐环境确实需要有这样的发声。

大部分站队于都美竹的网友都是在女性角度来解读这件事的,面对所谓的侵害,19岁少女勇敢维权,网络写手的参与又让女性权益与吴亦凡话题的争议性相结合,增加了事件的关注层面。

警方通报公开后,都美竹身后的站队人员开始分支,持“全员恶人论”态度的网民数量增加。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而都美竹在此事件里较为成功的一方面便在于她明白网络舆论的强大性,利用舆论成功地增大事件关注度,不失为给自己博胜算的一种良好手段;可她最大的错误也离不开舆论二字,在事件的升温中持续利用舆论,使不少“吃瓜群众”从懵懂吃瓜到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去看待整个事件,对事件的发展进行推波助澜,过多地占用了公共资源,使事件的真假越来越扑朔迷离,是非难分,黑白难辨。

在吴亦凡的粉丝群体中, 警方通报的前后时间段为大规模脱粉划分出了一道明显的分水岭。自都美竹首次发声以来,“吴亦凡超话”相关词条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曾经顶流的光辉在全网面前破碎,可部分坚定站队吴亦凡的粉丝们还是选择“最后相信偶像一次,等待官方的解释与回应”,22日晚北京警方公开通报,吴亦凡超话开始涌现出一个个“大型脱粉现场”。

于粉丝角度而言,偶像其实是其追随者们对于人物才华、某方面特征和美好事物的具象化体现方式,在娱乐市场对于公众人物人设的多方面塑造下,偶像们总是带着光环在公众视野里闪闪发光,大众所看到的偶像形象其实大部分都是偶像团队想让公众看到的。守住道德底线,理智追星,也是如今饭圈文化理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普通网民在此事件中看到的是娱乐信息与社会新闻,而事件中的网络写手和中间商骗子看到的却是明晃晃的“商机”。写手于一方面大规模控制了舆论走向,而中间商骗子便利用与都美竹“同等受害者”的身份骗取信任和重要信息,利用吴亦凡“明星人设与门面”的重要性进行金钱敲诈,严重干扰事件进展。从这一角度可看出,网络诈骗无处不在,众多网民忙着为吃瓜站队而贡献流量,却不觉已经陷入了网络诈骗的圈套之中。

社会事件中的过度“站队”容易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主观情绪交织混杂,使事件与客观性的原则渐行渐远。

警方的调查仍在继续,在事件真相与网络舆论的撕扯之间,务必理性吃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