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点赞的饭圈,为何成“网络公害”?

只要饭圈文化大行其道的土壤还在,就有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潜滋暗长。

这一次,饭圈文化可能真是要凉凉了。

近几年来监管部门曾屡屡对饭圈乱象出手,2018年1月和2020年6月,网信办两次勒令微博下线整改热搜、热话榜。2020年9月,网信办点名六家诱导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煽动粉丝互撕谩骂的互联网平台,然而这些时不时的“敲敲打打”都未能遏制饭圈“妖风”越刮越盛。

直到今年,流量明星的接连“塌房”推倒多米诺骨牌,饭圈挟持舆论,横冲直撞公然挑战公序良俗乃至法律底线,才终于引来了监管部门一波强过一波的重拳出击。全社会同仇敌忾的众怒之下,整治饭圈成为民心所向的网络清朗运动的重中之重。操控粉丝兴风作浪的资本力量,推波助澜吃流量红利的平台,煽风点火挑动粉黑大战的营销号统统都在打击之列。

1

严控未成年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问责网站平台等措施,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切断“粉丝经济”的利益链条,斩断饭圈的幕后黑手,也让早已深陷PUA之中的996数据女工们可以重获自由。

虽然我们相信“饭圈翻篇”之后娱乐产业必将重新天朗气清,然而却并不敢奢望积弊已久的乱象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只要饭圈文化大行其道的土壤还在,就有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潜滋暗长。

该翻篇的不只是饭圈

还有被流量绑架的娱乐业

有媒体曾经梳理过“饭圈经济”的产业链——“饭圈“既是明星产品的粉丝,又是内容产品的受众、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是各B端(企业端)最有保障的购买力。互联网大厂耗费近十年探索出的这条“财富流水线”正在变得岌岌可危,处处受限。作为“饭圈经济”的推动者和主要受益者,将流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互联网平台恐怕要另寻新的娱乐玩法。

音乐平台限制专辑重复购买,下线明星艺人排行榜单,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群组进行清理只不过是第一步。如何应对“虚假繁荣”泡沫破裂之后的赤裸真相,如何从选题、制作、宣发环节,摆脱对于流量的路径依赖,如何真正靠内容本身吸引消费者,才是各家娱乐平台要面临的真正挑战,而转型阵痛必然不可避免。

以音乐产业为例,长久以来粉丝打榜、做数据撑起了数字音乐市场的半壁江山,数字专辑早已成为入手门槛最低的周边之一,购买量也成为粉丝自证“忠诚度”的徽章,音乐平台也将这样的“饭圈”心理利用到了极致。一旦严禁重复购买行为,音乐平台的数字音乐销售收入必将大受影响。饭圈文化的退潮,只会让国内原创音乐产业孱弱的现状,裸露无遗。

而靠“饭圈经济”起家的娱乐公司,最好也要做好“灵魂深处闹革命”的准备,而不仅是置身事外般仅仅呼吁粉丝理智追星。

2

正如微博博主@一生不羁要上天 一针见血指出的:“热搜上挂着的艺人工作室、经纪公司这那的表态,真的让我看笑了。国家要打的从来不是‘粉圈’,而是利用粉丝形成了圈层文化的你们。”这时候仍然想蒙混过关,试图通过与“饭圈”切割洗清责任,说明饭圈的始作俑者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想在“饭圈经济”之外另谋出路。

所以,应该翻篇的不仅只是饭圈,更是早已被“流量思维”绑架了的娱乐产业。

曾被点赞的饭圈

为何成为“网络公害”?

“成功的操纵可以激起‘自由选择’的感觉……操纵也可以发生在不存在社会关系的掌权者和权力对象之间,甚至后者不知道前者的存在。”《身体符号权力与秩序》一书中描述缠足仪式的这段话,用来描述粉丝与饭圈推手的关系,再恰切不过。而这种“自由选择”的幻觉,这种貌似“民间代替资本造星”的民主投票机制,正是维持饭圈运转秩序的基石。

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饭圈惊人的凝聚力来自于围绕明星构建的身份认同,而外界眼中的种种乱象在内部看来都不过是通过排除异己、筛选过滤,不断增强核心成员身份认同的手段。

这种群体认同的需求源于他们争夺话语权的心理需求。作为舆论场中最没有存在感的群体,作为经常被主流社会污名化的“追星一族”,只有在抱团行动的饭圈中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

而互联网的无疆界和虚拟化特质,让狂热的粉丝群体的扩张速度、执行效率都无比惊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既能提供庞大的推力,也能形成摧毁的合力。而这股高度组织化的力量也曾经发挥过正面的作用。

3

饭圈文化在公共视野中不只有破坏性的一面。在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事件中,饭圈曾经因为极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释放出了令官方、民间一起点赞的正能量。“饭圈女孩驰援武汉”“饭圈出征”等都曾经是她们的高光时刻(饭圈女孩“武汉救援”实录)。

然而,我们认为,在这些高光时刻之外,饭圈之间的互相争斗,饭圈力量对于互联网舆论场的裹挟,“爱豆大过天”价值观对于道德法律的冲击,终究使其成为一股失控的不稳定因素,破坏了正常的文艺创作环境,导致浮躁成风,更影响了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饭圈生态中,高度参与的粉丝看似掌握主动权,一举一动决定着明星的命运,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存在感和话语权。在真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自由,更不可能通过饭圈来获得。他们或许自以为和资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仍然只是被操纵的一方。

通过抱团四面出击、铲除异议的方式获得的所谓“话语权”,终究是一场梦幻而已。要想真正获得尊重、认可,还是要通过与其他群体对话、协作,融入社会来实现,而不是圈地自嗨。

驱扭转饭圈的思维惯性

非在一朝一夕

“我们也想快乐追星,但营销号制造的数据焦虑、对家的造谣和数据赶超,都让我们不敢歇着”,重拳落下之后,有媒体去探访粉丝组织内部,却发现高速运转的粉圈体系并没有停下的迹象,“饭圈的江湖拼杀仍在继续,只不过换了个地方。”

饭圈的思维惯性早已根深蒂固,如果不能从根源上铲除饭圈文化生存的土壤,治理行动反而会进一步催化饭圈更深层次组织化,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以更隐蔽的方式生存。因此,“劣币驱逐良币”的互联网生态治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4

“据说清网行动被某些明星的粉丝变成帮助自家偶像集中封杀批评账号的工具了。”正如微博博主@沈逸 所观察到的,“尚方宝剑”反而成为部分明星粉丝威胁所谓“黑粉”的手段(“粉丝的误区在于,一听见说整顿粉圈,就认为是收拾自己对家和黑的好机会”)。在官方媒体发布的整治饭圈的口号之下,也依旧是整齐划一的粉丝控评,要求整治“黑号”,多多少少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

如此看来,彻底扭转粉圈群体的思维定势和心理预期任重道远。关键的问题在于,在粉圈这一身份认同之外,如何为他们提供替代性的身份认同?

虽然如今都在说,“虚拟偶像不会塌房”,但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说的:虚拟偶像吃的是二次元市场,而饭圈女孩就算反复塌房住在地震带上,也断不会从此决定住“纸糊”的房子了。压根不是一个心理,不是一个玩法。而且,虚拟偶像产业早就眼馋饭圈经济很久了,未必不会把那一套玩法移植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