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的没落,从PPT式打戏开始

自带偶像剧基因的所谓“新武侠”,让那个有血有肉、侠气盎然的江湖渐行渐远了。

作为去年男频S+大剧的压轴之作,《雪中悍刀行》终于赶在年末开播了。

在网上,《雪中悍刀行》成名已久,曾荣获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的银奖,入选2017年胡润原创文学榜百大IP,更被评为是20年网络文学十大最强玄幻武侠小说之一。相比其他早早被搬上荧幕的网文名著,《雪中悍刀行》的影视化改编过程相对较慢,书粉苦等多年,期间更是一波三折,这部剧的开播,可以说是万众瞩目,自带很多天然光环。

如今收官,《雪中悍刀行》的豆瓣评分定格在5.7,播放量破了30亿,对一部S+大剧来说属于刚刚过了及格线,和对标的《庆余年》差距甚大。从选角争议、辣眼滤镜到剧情改编和PPT式打戏,《雪中悍刀行》上线以来的出圈话题都伴随着争议,在影视党和原著党的花式吐槽中,这部IP大剧既没有完美复刻原著别开生面、悲壮慷慨的江湖,也没能在玄幻的外壳下,完成一次武侠剧的复归。

被群嘲最多的打戏,成了这部剧的最大槽点之一,各种慢动作和花架子让人忍不住快进。和《雪中悍刀行》一样,最近十几年,多数武侠剧扑街都是从PPT式打戏开始,从选角、剧情到内核都一言难尽。

自带偶像剧基因的所谓“新武侠”,让那个有血有肉、侠气盎然的江湖渐行渐远了。

打戏慢成动态PPT

12月15日晚,《雪中悍刀行》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和腾讯视频同步开播,不少网友和书粉都相当激动,原著小说2012年至2016年在纵横中文网连载,人气极高,粉丝基数庞大,加上主创班底许多成员都来自于《庆余年》,无形中也拉高了观众期待。

开播当天,这部剧的热度一路飙升,力压当时正在热播的《小敏家》,登顶热度榜首位,然而两集播完后,口碑和热度直线下滑,央视收视率更是跌至0.85,最后央视紧急调整,次日就把该剧从黄金档调到了深夜档。

当然,随着剧集播出《雪中悍刀行》的热度后期有所回升,但作为一部S+大剧,这样的成绩并不算亮眼。除了剧情改编在很多地方和原著差距过大引发书迷不满,众网友对该剧的最大不满集中在打戏拉胯与迷之滤镜上。

发绿的滤镜早在宣传片曝光时就屡遭诟病,正片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最让人不能忍受的则是这部剧大量的打戏,作为一部武侠剧,《雪中悍刀行》其打戏之糙、特效之烂、和剧情本身脱离之严重,在开播后就成了众矢之的,几乎每天都有相关话题占据热搜。

首集,张天爱饰演的“南宫仆射”刚出场,就展现出一波惊人的操作,动作之慢之僵被网友戏称为女主在玩水果忍者,南宫仆射和楚人打斗时,使用了太多慢动作镜头,一招一式用镜头衔接,打斗场面人物全程没有任何接触,看得人着急。作为一位武学奇才,南宫仆射的出场连一个完整招数都没有,凭“内功”把一圈人掀翻,比仙侠剧还玄幻。

芦苇荡刺杀是场硬戏,熟悉《雪中悍刀行》原著的人都对这场戏十分期待,这段情节在原著中是一个大高潮,然而这段如此重要的情节再次被打戏所拖累,从符将红甲出场到最后呵呵姑娘捡漏,所有打戏都是慢动作飞半天,仿佛出厂自带0.5倍速模式,以至于弹幕中满屏都是“打戏不错,下次别拍了”这样的吐槽,看得人十分尴尬。

对于打戏的种种吐槽,该剧导演宋晓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这是在“传统武侠”范畴里,让动作戏更飘一点,写意一点,不需要看到那么多动作的技术细节。但是从一边倒的差评反馈来看,观众显然不买账,真正飘逸写意的打戏应该是《卧虎藏龙》中竹林大战和屋檐追逐戏那样虚实兼具,而不是一味的原地起飞、空中转体,就是不见双方出招,落地后终于等到主角出招,可镜头却是脸部特写。

近几年的很多武侠剧拍打戏时也习惯用慢动作代替真实的打斗场景,但至少偶尔还会带一些正常速度的动作,而《雪中悍刀行》全程慢动作,打斗中连走一步、踩一脚都是慢动作,用两倍速看还会觉得慢。作为一部武侠剧,打戏如此拉胯,不是导演轻描淡写一句“为了更飘一点、写意一点”能轻易糊弄过去的。

武侠剧越来越不讲“武德”

曾经,武侠片、动作片是影视剧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别,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也捧红了很多武打演员,武侠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国产剧中的打戏却频频被观众吐槽,各种不用心的慢镜头严重拉低了武侠剧的观感。

不仅仅是《雪中悍刀行》栽在打戏上,前几年新拍的武侠剧多数打戏都没法看,去年张一山版《鹿鼎记》和于荣光执导的《天龙八部》打戏都一言难尽,虽然慢镜头没有《雪中悍刀行》这么慢,但涉及到武打镜头,都只是匆匆一瞥,剑和剑一相碰,坏人基本就压倒式的胜利了。

另外,很多武侠剧的雨中打戏,却不在真雨天拍摄,全靠后期滤镜加雨点,演员妆不花,头发也不湿,飞起来衣服依然很飘逸,再加上画面里阳光灿烂,观众很难不出戏。

满屏的慢动作和近乎于连连看的女演员,让许多观众对近年来新拍的武侠剧彻底失望,忍不住拿出九十年代的TVB武侠剧和香港武侠电影洗眼睛。回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侠影视剧,几乎每个武打场景都倾注了主创的极大心血,每一个动作都精心设计、招式扎实,拳拳到肉,不仅视觉效果一流,很多镜头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最终提升了整部作品的品质。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克、程小东的电影组合,成就了《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多部经典。此时的二人也扛着“华语武侠片”的时代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以《笑傲江湖》系列为代表,片中气魄宏大、凌厉壮观的动作场面甚至超越了内容本身,最终被沉淀成了经典。金庸笔下的武侠招式、飞天遁地等等一 一从文字变成了影像,令狐冲和东方不败飞檐走壁御虚而行,兼具舞蹈与功夫美感的轻功,几乎是80后一代童年印象最深的影视回忆。

90年代TVB金庸武侠剧的打戏相对更为写实,虽然没有了电影令观众目眩神驰,充满想象力的视觉奇观,但实拍的武打场景动作连贯、流畅自然,力度处理恰当,虽然有些处理得比较简单,但看起来依然飒爽恣意,十分过瘾。

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真正把中国武侠虚实兼具的写实与飘逸通过打戏完美呈现了出来,杨紫琼与章子怡在城墙上追逐打斗的戏至今仍是武侠迷们津津乐道的名场面。

尽管章子怡不是武行出身,但学习舞蹈的她,为这段文人化的武打添加了舞的美感,而杨紫琼陆续的使用了双刀、棍、长枪、双钩等对打章子怡的青冥剑,两人的动作戏折射着优雅的美感,成就了整部电影最具华彩的一个片段。

如今的武侠片既缺少了专业的武术指导,演员又缺少敬业精神,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在绿布前吊威亚后期再用低成本特效拼凑慢镜头就成了打戏的通用拍法,“不讲武德”好像成了司空见惯的潜规则。

事实上,文娱价值官一直认为武侠片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我们自己的科幻片,武侠片有渊远成熟的武侠体系、有神奇玄妙的视觉场景、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奇功异术……而这些特质,与影视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如今,武侠剧纷纷扑街,在打戏上比烂实在让人痛心。

既没有武,也没有侠

除了没有”武“,现在多数武侠剧在精神内核上也缺少”侠“,很多虽然有武打和武侠剧的元素,但严格说来并不是武侠剧,而是披着武侠和古装外衣的偶像剧。

2010年后,无论预热与炒作得多厉害,那些新武侠剧正式开播后口碑几乎都会断崖式下滑,整体均分迈不过及格线,经典IP改编的《新笑傲江湖》口碑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豆瓣评分仅有2.6分,基本上成了国产烂剧的重灾区。

对武侠剧来说,“侠”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我们能看到郭大侠荡气回肠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张无忌刀光剑影的“倚天屠龙,谁与争锋”;神雕侠侣儿女情长的“十六年后,绝情谷底”;刘正风曲洋的“琴箫和奏,笑傲江湖”。在现代社会,重承诺、轻生死、重义轻财的武侠思想可能显得有些虚无缥缈,但是家国天下、快意恩仇、潇洒自由的态度却依然被我们所憧憬,这是武侠与现代人共通的精神底色,仍然值得影视剧深入挖掘。

然而,现在多数新武侠剧都能把内容主线放在男女情爱身上,男女主角的对手戏和感情戏才是唱主角。江湖更像是彼此情感的催化剂,跟剧中遍布的虚化背景一样“虚”。许多剧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群妆容精致的演员、一堆花里胡哨的服化道、一片饱和度极高的配色、一派让人晕头转向的武打之中,包裹着一个极其庸俗的内核,空洞无物。

没有了思想深度,剥离了人文关怀,这些新作把武侠经典的境界拉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上,扑街与差评是必然的。

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人们对侠义与正义都心生向往,对家国天下都推崇维护,武侠剧只有回归到这样的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诞生出精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