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制作公司深度“绑定”导演,战绩如何?

在整个行业内,除了正午阳光之外,还有不少头部制作公司,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导演。

最近《相逢时节》的热播,让“谁能扛起正午阳光二代导演的大旗”这一话题,又成为了网友们讨论的焦点,作为一家以内容单核驱动的公司,正午阳光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基因,那就是与导演的深度绑定,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大特色。其实,在整个行业内,除了正午阳光之外,还有不少头部制作公司,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导演。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下这些导演他们都有哪些作品,成绩如何?这种创作模式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正午导演实现梯队化,成就“国剧门面”

正午阳光能够在内娱被推上“国剧门面”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作公司与导演之间的双向绑定,使得正午剧的品质一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线上。既有孔笙这种“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定海神针级导演,也有在内部传帮代之下成长快速的张开宙、孙墨龙。

从播出表现来看,正午阳光的五位代表性导演,他们在近些年取得的成绩究竟如何,谁是中流砥柱?谁又未来可期?(只盘点担任第一导演的作品)

如果说正午是“国剧门面”,那孔笙绝对堪称“正午门面”,作为创始人之一和元老级导演,20余年的从业经历让孔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古装到现实主义,他创作剧集的题材跨度非常大,尤其擅长讲述时代历史长流中有情怀有深度的小人物故事。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孔笙作品的质量不只是在正午内部,哪怕在整个国产剧市场中也是首屈一指。除了2016年的《欢乐颂》,豆瓣评分最低的《大江大河》也有8.8分,其余全都超过了9分,网台收视成绩也都可圈可点。特别是《大江大河》和《山海情》,播出时掀起了全民追看的热潮,是主旋律题材中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作为孔笙的弟子和搭档,李雪和孔笙一样是导演界的“处女座”、刻画细节的高手,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015年,李雪首次独执导筒的《伪装者》就收获了观众的满堂彩,豆瓣评分高达8.6分,接棒孔笙执导的《大江大河2》把豆瓣口碑维持在了跟第一部一样的8.8分,收视率更是双卫视平台过2。可以说在观众心目中,李雪是除了孔笙之外,输出内容质量最稳定的正午导演。

作为正午“二代导演”中的翘楚,简川訸尤其擅长都市题材和群像刻画,特别是对女性情感与原生家庭纠葛的关注,让他的作品很容易以极强的戏剧张力戳中当代都市人群内心,让大家收获“虐痛爽”的体验,《欢乐颂2》和《都挺好》都是如此,所以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完全不愁收视率与讨论度。

但在口碑维度,简川訸的作品比起“一代导演”则有些两极分化,争议的声音从未离开,除了7.7分的《都挺好》口碑尚可,《欢乐颂2》只有5.4分,堪称正午的口碑低谷,还未开分的《相逢时节》从观众目前的反馈来看,也有些毁誉参半。

在正午的“二代导演”中,张开宙算是风格非常独特的一个,他极具浪漫主义的画面处理一直为观众所赞赏,大家纷纷表示“空镜的每一帧都是壁纸”。可是张开宙对剧情节奏温吞、拖沓的控制,又让他的业务能力频招争议,被打了上“人间褪黑素”的标签。从上图来看,张开宙作品的口碑虽然不能与正午的前辈们相比,但平均来看依旧是国产剧中的一线水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乔家的儿女》都拿下了7.7的豆瓣评分,收视率也十分可观,其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网络播放指数超过了90,是当之无愧的年度“爆款”。

虽然目前只有两部单独指导的作品问世,但孙墨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正午导演中的“希望之星”。一直以来,正午剧的“杀手锏”都是厚重的家国叙事,却又从未止步于此,观察作品类型就可以发现,交到“二代导演”手中的大多是更加年轻化的内容,其中又以孙墨龙的作品最为小众、先锋,是正午团队中的新赛道开拓者。

《我是余欢水》和《开端》,一个用充满荒诞的笔触描绘了中年社畜逆袭的故事,一个把高概念时间循环设定与小人物群像结合的游刃有余,成为了近年来精品短剧的代表,作为相对垂直的题材在圈层内有着不错的热度。在整个行业大力提倡“小而美”的环境下,孙墨龙的未来大有可为。

从上文的盘点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正午阳光的成功与导演绑定息息相关,保证了团队的审美基因与作品质量的稳定。更难能可贵的是,正午导演的梯队建设十分的完善,“二代导演”与“一代导演”联合执导一段时间后才会独立执导,这个成长过程保证了他们的业务能力能经得起一定的考验。同时,“二代导演”们与“一代”不同的年轻化定位,也丰富了整个团队对新题材类型的驾驭能力。

减少磨合、稳定品质,“双向捆绑”好处多

虽然,像正午阳光这样心无旁骛、专精制作,与多位导演“强强捆绑”的公司暂时还没有第二家,但纵观业内头部或近年来飞速崛起的制作公司,几乎都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御用导演”,让我们放眼整个行业,盘点一下还有哪些导演与制作公司达成了默契,持续产出作品。

五元文化作为业内“类型工厂”中的佼佼者,在悬疑剧创作上颇负盛名,而它旗下最有名的两位导演,就是创始人五百和王伟。

2015年,通过网剧《心理罪》一战成名后的五百与合伙人成立了五元文化,并奠定了该公司深耕悬疑短剧的路线。2017年,王伟执导的《白夜追凶》一炮打响,拿下了豆瓣9.0的高分,成为了网剧发展中的里程碑作品,让五元文化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不过目前看来,五元文化在垂直类型上并没有完全打透,高开低走的趋势明显,如上图所见,五百导演的三部作品都在6分左右。好在它并未放弃开拓脚步,开始积极参与一些体量更大的内容,王伟执导的《隐秘而伟大》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无论在收视还是在口碑维度都可圈可点。

当我们提到现实主义都市剧,很难回避柠萌影业这家公司,它产出的作品多把视角聚焦在女性主义和亲子教育上,近年来爆款频出,堪称剧集市场的话题制造机。

而这些作品的背后,不少都写着张晓波的名字,从《好先生》中对男性成长的表达,到《三十而已》中对中产阶级焦虑的透视,再到《小舍得》中对教育问题的思辨,他用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各种真实痛点狠戳观众内心,虽然被不少网友诟病有“贩卖焦虑”之嫌,口碑在6~7分徘徊,但收视率和热度却节节攀升,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波波讨论热潮。

众所周知,欢瑞是内娱几个重要的“古偶工厂”之一,尹涛则是近年来其头部作品的主要掌舵人,从上图来看,这几部剧的口碑几乎都是播出当年的“古偶天花板”水平。在这一题材对剧情要求相对不那么苛刻的情况下,尹涛牢牢把握住了对人物的立体塑造,还有对男女主感情线的铺陈、互动的刻画。无论是《锦衣之下》还是《琉璃》,“CP好嗑”就是尹涛和欢瑞的制胜秘笈。

在古偶领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那就是常年与唐人合作的林玉芬。2015年,她执导的《无心法师》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达到了8.3分,可惜随着近年来唐人没落的越发明显,她在唐人产出的作品口碑也是每况愈下,刚刚收官不久的《完美伴侣》虽然卫视收视率看起来尚算可观,豆瓣评分却只有5.3分,并未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

作为一家在N条赛道都能齐头并进,有佳作与大家见面的头部制作公司,新丽合作过的导演数不胜数,但在都市情感领域,它却格外青睐导演沈严。

曾执导过《中国式离婚》和《中国式关系》的他,对该题材类型自然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虽然从口碑来看,改编自亦舒原著的《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两部作品都差强人意,有着当下国产情感剧需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但精良的制作品相,在看似温和的叙事中有效的提炼了戏剧矛盾,都让它们没有在收视上“滑铁卢”,成为了现实主义“爆款”。

2016年《最好的我们》上线后,小糖人开始了对国产青春剧赛道的领跑,作为旗下最重要的导演,沈畅的三部作品《最好的我们》《独家记忆》《棋魂》,可以说奠定了自己和小糖人的风格:不悬浮、不狗血,擅长对现实氛围的营造,温暖又不失细腻。豆瓣8.9、7.2、8.6的评分,也证明了他在观众心目中,已经是青春剧导演集体里的“头号玩家”。

从以上的盘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第一,这些“绑定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类型,往往与一个制作公司合作,都会在一种题材上“走到底”。

第二,这些“绑定导演”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卫视大剧,或者是视频网站头部剧,而且从成绩上来看,很少有口碑与热度同时拉胯的作品,就算不是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也是讨论度极高的商业爆款。

那么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制作公司和导演一对一绑定的模式,为什么容易产出精品剧?其中究竟有哪些好处?

其实相对于欧美,内娱的电视剧工业体系和流程还不够完善,有很多问题都需要靠导演的个人能力来把控,所以好导演与好作品之间的关联度是非常高的。

如此一来,和曾经有过良好合作的导演继续绑定的优势可想而知,首先,默契与熟悉感可以将磨合成本降到最低,保证内容产出的稳定性,甚至制作公司可以直接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比如在上文的盘点中,制作公司交到这些导演手中的,都是已知他们擅长,且已经打造过类似题材的项目。

另外,可以想象,有了这些有过成功案例导演的背书,制作公司在“卖片”“招商”的过程中也会顺畅很多,自行业寒冬期到来后,整个市场都处在“缺钱”的状态,开启大投资的头部项目必须慎之又慎,绑定一个成熟的导演,可以减少各方对风险性的预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优势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绑定导演也有可能让一家影视公司的内容过于重复、固定,在舒适圈内反复打转可能会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所以制作公司在与导演双向绑定后,双方也要注意内容上的开拓与创新,切忌固步自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