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下,国产剧如何升级?

从近期的几部新作来看,这种趋势在各个赛道都在上演。

剧集市场的内容品质和叙事风格,总是随着受众的审美不断更迭。尤其是在同一赛道,想要避开前一批作品带来的审美疲劳,必须在类型元素上不断升级,才能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品味。

从近期的几部新作来看,这种趋势在各个赛道都在上演。矛盾被推到极致的都市话题剧《亲爱的小孩》、将潜伏玩到三国时期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都在“内卷”之下不断拓展题材表达边界。

现实题材的矛盾抓取,从家庭纠纷上升到“内外交困”

曾一度被诟病为“贩卖焦虑”的《亲爱的小孩》,在收官后豆瓣评分停留在7.7分,从这份口碑成绩来看,绝大多数网友的观感还不错。与矛盾同样尖锐、同样实力派集结却只有4.8分的《相逢时节》对比,《亲爱的小孩》显然观众接受度要高很多。

尽管口碑悬殊不小,但这两部剧却是今年一众都市家庭剧里讨论度和热度最高的作品,基本达到爆款级别。与今年不温不火的《完美伴侣》《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幸福二重奏》等剧相比,这两部显然更契合当下年轻受众的观剧审美。

这两部剧最大的共性在于,推动故事的主要矛盾已经不仅仅是来自家庭的各种纠纷,也不再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热点,而是用跳出生活圈层的强烈戏剧冲突,来拉升故事的爽感。这样的矛盾设置,对于还在纠结于家长里短,探讨出轨、女性独立议题的家庭剧来说,无疑是种降维打击。

《相逢时节》的主要矛盾在于两家人上一代闹出人命的仇恨,然而剧作并不满足于复仇与宽恕如此激烈的主线,二级矛盾也异常硬核。

男主的简家上演了一出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豪门争夺家产”大戏:大姐为养家牺牲幸福,又因父母重男轻女而怒夺家产驱逐亲弟弟,于是男主白手起家重整家业;女主的崔家更惨,父亲惨死后,全家都被简家逼得隐姓埋名远赴他乡,女主爱上仇人之子不得不忍痛分手,后来化身都市精英,时隔多年后还是深陷昔日恋人兼仇人的情感旋涡里,不省心的弟弟回乡复仇又被仇家完虐。

在如此狗血的二级矛盾下,剧作还有第三重矛盾:婚姻矛盾。男主与并不相爱的妻子结婚,智商和情商堪忧的妻子每次上线都能闹出一个鸡飞狗跳,逼得男主不得不用霸总的财力和魄力进行“压制”。而女主在明知老公出轨之下,还为了孩子而装作风平浪静,直到孩子跳出来手撕渣男父亲、逼亲妈离开,才算终止了这场婚姻。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情节饱满到难以用38集的体量兜住的集年代、都市、家庭、伦理、情感、复仇等标签于一体的剧。有这么多的情节要铺开,作品在细节铺垫上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

《亲爱的小孩》在矛盾设置方面,同样达到了极致。故事的主要矛盾,围绕一对已经离婚并各自重新组建家庭的夫妇,为了拯救身患白血病的女儿,克服种种矛盾一起生孩子为女儿治病的故事而展开。

从关注白血病患儿家庭的切入点开始,故事就显出几分凌厉感了。以少数苦难或底层人群的视角展开叙事在电影里并不违和,甚至是备受电影主创们欢迎的主题,比如《唐山大地震》《亲爱的》《我不是药神》,以及这部剧的原著电影《左右》。

但放在叙事体量更大的电视剧里,这种题材并不多,因为“苦难”被拉长放大时输出的负面情绪,并不利于召集大多数受众,而电视剧受众对现实题材的主流偏好还是“合家欢”基调。这也是《亲爱的小孩》的出现,就能快速以稀缺性吸引关注的原因所在。

为了铺陈出这对离异夫妻的复杂关系,剧作几乎将家庭婚姻中的矛盾都填充进来,比如家庭剧矛盾的标配——“出轨”和小三,孩子出生后夫妻之间的不对等付出,女性的育儿艰辛和焦虑,婆媳育儿差异,奇葩亲家间的对撞,姑嫂矛盾,再婚后重组家庭的矛盾,等等。

好在这些矛盾都在家庭层面,均匀分布在主线之上,用更多细节铺陈出来,也就显得并不违和,再加上人物设定摆脱了功能化,让整个作品的基调“残酷”却又真实。即便这种丧失美感的真实太戳人心,甚至引发情绪反感,但剧作本身呈现出的情感脉络却合情合理。

谍战剧潜入“封建王朝”,不谈正义只说信念

在所有类型化赛道,谍战剧大概是最“保守”的一类,从06年的《暗算》,09年的《潜伏》,2010年的《黎明之前》,2015年的《伪装者》,到2021年的《叛逆者》,这些优秀的谍战剧尽管各有新意,但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突破。

直到去年开始,一部《对手》让谍战剧终于走出“民国”,来到了当下。主角也不再是我方潜伏在敌人阵营的敌后工作者,而是一对来大陆潜伏了18年的台湾间谍。在这样的设定下,只要逻辑不拉胯,演员演技不掉链子,《对手》就足以成为谍战剧进化史里的一个“路标”。但遗憾的是,作品在相对开阔的都市家庭氛围里,没能用抽丝剥茧的推理和烧脑传递出谍战剧独有的紧迫感,在故事观看上缺了几分谍战味。

这样的观感是因为作品的重心并不是敌我交手如何过招,而是间谍们在大环境已经变迁的时代如何生存和如何生活的故事。在这样的定位下,作品花了大量篇幅和细节来描写中年人的心酸和无奈,而间谍身份则是为了凸显人物驱动和背景的设定,并非故事重点。

当前,这部剧豆瓣评分7.8,对动辄8分以上的谍战剧来说,这样的口碑表现算不上优秀,但它却用足够新奇的设定,为谍战剧趟出了一条新路。而当下正在播出的《风起陇西》,再次接过打破时空界限的旗帜,将潜伏玩到了三国时期。

古装剧是个包容度极大的题材,仅在男性向作品方面,就有悬疑推理的《御赐小仵作》,步步为营的权谋剧《琅琊榜》,还有升级打怪的《庆余年》等等,但像《风起陇西》一样的古装谍战剧并不多见。

一般来说,谍战剧往往都是群像剧,因为以逻辑见长的谍战剧,以主角为圆心展开的所有人物、场景,都可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线索”,所以对配角们的塑造同样不能马虎,在大量细节的铺垫下,配角们随之丰满鲜活起来,一出谍战剧也就变成了群像剧。

然而,当谍战剧的场景放置在“三国”,来自不同国家的大量配角陆续登场后。尽管他们也以国家为界限,分为敌对两方展开。但两方人马并没有明确的“好坏”区分,所以观众很难对主角所在的阵营产生认同感,跟随主角而展开的谍战故事,也就失去了几分牵引观众的吸引力。

民国谍战剧尽管故事传统,但这么多年一直忠实受众庞大,原因正是在于,在剑拔弩张的故事之外,那些潜伏在国民党里的我方敌后工作者,是为了信仰而战,也是为了人民才挺身而出,而国民党的腐败残忍和倒行逆施,也是他们能坚定信仰的重要驱动。

但在这部三国谍战剧里,烧脑的推理和交手过程,固然有着谍战剧的视听爽感,但主人公们的情怀却没有鲜明的情怀支撑,起码当前为止,并未展现。如果不能用情怀和信念拔高主角们的行为驱动,那么人物和故事的吸引力都会被消减。所以作品很难被谍战剧垂直受众青睐。

和现实题材作品不同,谍战剧类型元素强烈,在创新方面留给主创们的空间也相对更少。尽管这两部谍战剧都有美中不足之处,但它们勇于打破创作桎梏的尝试却值得鼓励。

结语:

创新可能带来试错成本,但值得市场和观众尊重。重复守旧虽然能短暂带来流量,但也会快速消耗掉观众耐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卷”之下不断自我更新的作品们,才是带领国产剧不断前行的“活力之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