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老板”的神仙日子,谁不想过?但乐视可能并没有那么值得我们羡慕。
近日,互联网博主@Fenng分享“冷知识”:现在的乐视仍有400多名员工,无996,无内卷。有网友因此开玩笑说,乐视员工过着没有“老板”的神仙日子。
@Fenng分享乐视目前的情况。/微博截图
很快,乐视方面回应,网传情况基本属实,但还算不上“神仙日子”。
乐视的回应。/微博截图
这下实锤了,网友纷纷“酸成柠檬”,压根不在意乐视的谦虚。
不久前,很多人听到乐视的消息,大概率会发出疑问:“它竟然还活着?”从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曾经高速扩张,但短短几年就陷入债务危机,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在这样一家公司,员工怎么过上了舒坦日子?
乐视:从起家到“躺平”
互联网上不乏“乐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评论。纵观乐视的发展历程,有过很多个“第一”。
2004年,乐视网成立,是国内最早的视频平台之一。
多年以后,人们回忆起乐视,所称道的是它率先开启了真金白银购买影视作品版权的时代。这一“平台大量购置正版版权,而用户付费收看”的盈利模式,使得其他平台纷纷效仿,后来会员制成为诸多视频平台的一大收入来源。
2010年8月,乐视网正式在创业板上市,也是当时最早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视频网站。尽管相比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强劲对手,乐视只能算是业内的二线玩家,但股价不断上涨,公司很快就成功融资6.81亿元。
此后,乐视便开启了可谓疯狂的扩张之路。
乐视的创始人贾跃亭,有人称他为梦想家,也有人骂他是骗子。但无论如何,贾跃亭讲故事的能力在当时打动了许多人。他拉来商界大佬的支持,又请来了小半个娱乐圈的明星成为股东,不断获取新的融资,开拓新的业务。据《第一财经》调查,整个乐视体系到2016年下半年,累计融资规模超过800亿元。
贾跃亭曾造出“生态化反”这个名词,意图表明乐视各大业务将糅合成为一整个生态,产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巨大能量。2011-2016年,在他的主导下,乐视网全面布局,业务涉及影业、电商、电视、云盘、体育、汽车、手机……然而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行业竞争力。
通过进军热门行业,贾跃亭把乐视包装成一个梦想,用宏大的“生态”故事打动了无数投资人。乐视网的股价节节攀升,2015年总市值超过1700亿元,成为当时创业板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但这份辉煌十分短暂。
就在乐视股价登顶后不久,贾跃亭多次减持股票,套现高达百亿元。2016年下半年,乐视网拖欠供应链货款东窗事发,大量债务浮出水面。2017年年初,融创控股的孙宏斌投入巨资救场,依然没能挽回乐视股价暴跌、巨额亏损的局面。
2017年7月,贾跃亭出走美国,对于乐视的债务危机,只留下“尽责到底”的承诺。《央视财经》炮轰其“一边推概念股一边套现,涉嫌欺诈”。同年12月,贾跃亭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后一直停留在“下周回国”的状态中。
2020年,乐视终被强制退市,最后时刻的市值仅7.18亿元。但故事没有结束,乐视仍然欠下广大股东巨额债务。
2021年春节,在一众分红包的App中,乐视独“欠122亿”。
没有“老板”之后
2021年,前乐视视频CEO、现乐融致新CEO张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乐融致新与乐视网大约一共有450名员工,每个月支出薪酬大概1000万元,一年的薪酬支出为1.2亿元左右。
欠下巨额债务,却没有破产,而且还养得起平均年薪26万元的400多名员工——乐视能形成如今的局面,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职业经理人“自治”,加上此前遗留的公司资产,让乐视有了继续运转的可能。
贾跃亭走后,虽然曾有融创的孙宏斌、刘淑青等人短暂接手,但迫于形势压力,他们都很快卸任。目前,乐视最大股东仍然是贾跃亭。网友梳理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句话总结便是:“贾跃亭欠着乐视网的钱,乐视网欠着融创的钱。”
乐视现任董事长是年仅35岁的刘延峰,他同样出身自融创。上任不久后,刘延峰就作为乐视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2020年初,刘延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致歉会上,明确提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是“努力维持持续经营能力,全力对关联方应收款项进行催收”,称要坚持向公司第一大股东贾跃亭追偿。
换句话说,资历较浅的刘延峰当董事长,大概相当于“背锅侠”,既是给乐视背债务,也是为乐视追债务。
由于仍然需要偿债,乐视没有破产。贾跃亭还是名义上的老板,而老板不在公司,那么乐视某种意义上便进入了一种“自治状态”。
据媒体“最话”了解,如今乐视网的架构相比出事前仅做了一些缩减和优化,公司的具体事务均由各部门管理层开会决定,实际上董事长并不需要参与。因此,互联网传言的“没有老板”也算得上是有一些根据的。
回过头来想,2014年乐视买下一栋大楼作为办公地点,可能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自家有楼,公司不会因为债务交不起房租,员工仍然可以留在办公室。而且,这栋楼还可以收取租金。公开市场信息显示,乐视曾经拿出一万平方米办公楼招租,报价为每天6.5元/平方米。不过,据《时代周报》报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厦之前一半是自用,剩余部分出租率不到一半,租金可以忽略不计。今年7月开始我们也要交租金了。”
2021年11月,乐融大厦(此前名为乐视大厦)以5.73亿元的成交价格被拍卖。
此外,乐视拥有众多经典影视作品的版权,这很可能也是支撑它发放工资的一大资金来源。例如《甄嬛传》的网络独家播映权就在乐视视频,2018年分销给了优酷。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如今《甄嬛传》平均每年仍能为乐视视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益。
乐视还拥有《甄嬛传》英文字幕版独播版权。
何况,乐视还有不少老本可以“啃”:《太子妃升职记》、《芈月传》、《白鹿原》等精品剧的独家版权也在它手中。这几年,乐视并没有停止上新影视资源,转而主打年代剧。公司年报显示,乐视网2021年上半年新增了约300万注册用户。
看起来,尽管受到历史债务影响很大,乐视也还好好地“活着”。资金和人力都有限,除了从各方面缩减成本,还在坚守的乐视团队正尽可能地尝试一些新事物。
去年11月,乐视视频发布“鲸群计划”,授权二次创作者剪辑旗下影视剧,鼓励影视剧作品的二次创作和传播。在硬件方面,乐视还在继续推出新品,包括手机、电视机、智能门锁等。
乐视视频与快手合作,鼓励二创。/微博截图
还有一些事情几乎是不用花钱的,比如自嘲式营销。此前因“欠122亿”的logo火出圈,乐视App的下载量涨了20%。
2021年12月,乐视在内部公开信中宣布:“在不考虑历史债务影响的前提下,乐视已经实现了经营利润和现金流的双平衡。”
然而历史债务不能不考虑。乐视所取得的盈利,虽然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对于还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如今的乐视,好像一只背着笨重外壳的蜗牛,缓缓前行,而前面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乐视的“神仙日子”,全靠同行衬托
乐视员工的福气,常在互联网冲浪的吃瓜群众并不是第一次听说。
就在2021年12月,乐视旗下多个官方微博同时宣布给员工涨薪,高调宣称将对标互联网大厂。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把2020年降的薪水涨回来了,但在互联网大厂集体降薪裁员的大环境中,这份诚意难能可贵。
为生活所迫的打工人,相比公司盈利状况,越来越在意工作本身的舒适度。一份不用“拿健康换钱”、不拖欠工资、按时交五险一金的工作,就能令许多人心动。更别提,传言乐视没有内卷——眼看债务不知何时能还完,也用不着给老板和股东“画饼”,的确没有必要“卷”。
关于工作的段子。/豆瓣截图
欠债以来,乐视被贴上“老赖公司”的标签,但近几年却因为自黑和坦诚而逐渐扭转了路人缘。乐视在数次事件中的表态,意外地拉好感。
乐视宣布涨薪时,官博自嘲。/微博截图
今年,国内主流视频平台接连涨价,乐视视频于6月23日发布公告称:“乐视视频会员不涨价,也没有资格涨价。会员用户不要求降价已是福气,更何来涨价的勇气?”
回应本次“躺平”事件时,乐视还认真地解释了“没有老板”的定义,称自家公司“尚高攀不起”这个说法,完全没有大众印象里独属于公司声明的官腔,甚至还显得平易近人。
不过,想要在这样一家公司“养老”也并不容易。事实上,乐视在职员工数量的历史高峰在5000人左右,经过大规模裁员和员工主动离职,留下的只是少部分员工。到2020年第二季度,乐视才宣布未来不再有大规模裁员计划。据《澎湃新闻》,如今乐视400多名员工中,接近40%是在职五年以上的老员工。
况且,这回乐视在每一个相关话题下借势营销,多少也让原本网友的“自来水”变了一点味儿。又是为招聘直播做预热,又是推销新款手机,一些网友不免怀疑事件本身就是一次营销策划。也有人觉得,这下想进乐视也要“卷”起来了。
@Letv在回应时直接带上了发布新机的标签。/微博截图
#乐视没有996和内卷#登上热搜后,博主@Fenng发博回应,“没想到有些人能解读成这些员工过的是‘神仙日子’,仅仅是‘没有老板’,太令人哭笑不得了”。
原来在大家的心里,“躺平”的标准如此之低,每天只工作8小时就能达到。什么时候,一家公司不拖欠工资、给员工交五险一金、不用996,就能成为值得羡慕的“业界良心”了?
员工想要一份满足上述标准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正如乐视声明中所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限的工作,这合情合理。”
“神仙日子”可能与“没有老板”关系不大,但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掀开了行业遮羞布的一角。996和内卷,怎么就成了一种流行趋势?过去一直追求扩张的许多企业,除了追求上市和让股东满意之外,是否应该再多把目光放在自家员工身上一些?
毕竟,如今在努力工作使乐视维持运转的,不是贾跃亭,而是众多勤勤恳恳的中层和基层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