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剧,可以跟翻红老片学一学“碎片式”下沉

没有人能决定观众看什么,但总有人能被观众一直看到。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老剧翻红虽然多是偶然事件,可若能寻得其中“三昧”,也未尝不能风速“破圈”。

这届年轻人,怎么越来越爱往回看了呢?

先是#你好骚啊##雨女无瓜#的表情包无风起浪,借力洪世贤的“渣男”名号和游乐王子的“王子”气质,凌潇肃和袁奇峰又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

再是#刘星家到底多有钱#登上微博热搜,顺势掀起一波《家有儿女》“考古”热,网友通过抠细节、捋剧情发现刘星家真的很有钱;

随后,《情深深雨濛濛》中的依萍,又先后被冠以“社畜”“反PUA斗士”的趣味名号,《情深深雨濛濛》也随之成为一代青年的自救指南;

最近,37年前的电影《牧马人》又凭借一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被网友送上了热门,不仅在抖音取得8.8亿次播放,甚至连主演朱时茂都亲自作出回应。

1

近半年,要说影视流媒体新趋势,如何都绕不过“旧剧老片强势翻红”这件事。怎么娱乐作品越出越多,消遣方式越来越杂,陈年老剧反倒又成了大家的“心头好”了呢?

据网易新闻调查显示,在知乎“有哪些你看了三遍以上的影视剧”问题下,20000+回答里,10年前播出的老剧十占其六。其中,更不乏距今颇久的《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与86版《西游记》等作品。

在卫视与视频网站为独播、拼播忙得不可开交之时,那些颇多回忆的陈年老剧,忽然就在社交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开出了一朵娇艳的花。面对老剧翻红,我们至少应该思考几个问题:

当前观众看老剧,究竟在看些什么?是故事诱人还是情怀“作祟”?观众热衷老剧的心理背后,潜藏着哪些秘密?这些秘密,又能否被影视创作者应用到新剧之上?

老剧新追:热搜、短视频、版权剧三位一体

老剧好,风景旧曾谙。如今的观众看老剧,总有些情怀作祟。

一边是步入而立之年的85、90后逐渐掌握网络话语权,他们吐槽着如今混乱不堪的影视剧市场,回顾着昔日的美好回忆。另一边是“Z世代”娱乐方式的迅速扩张,旧光景的老物什接连被赋予新鲜的命题意义,犹算“熟人”的老剧,自然也被当成了欢乐源泉。

2019年年底,优酷官微发布“6000万90后沉迷看老片”调查报告,展示了从2019年6月高清经典专区上线以来,有上亿用户人均每日看剧1小时,90后观看时长占比超过40%。

电视剧中,作品观看时长排名前两位的“电视人”分别是胡歌、金庸。胡歌主演的《神话》《仙剑奇侠传》与金庸小说改编的《鹿鼎记》(陈小春版)《天龙八部》(黄日华版)等一起,成了网友追捧的对象。

而在电影中,周星驰则以383万小时的观看时长轻松夺魁,他的《赌侠》《千王之王2000》《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最受90后观众青睐。

2

除了作品观看时长,主动搜索量也间接说明着网友的口味。优酷报告显示,古装老剧依旧是“Z世代”观众的心头好。搜索量TOP10的影视作品中,《楚汉传奇》《西游记》《神话》《神雕侠侣》(古天乐版)和《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牢牢把守着前五的大门。

其实,酷爱老剧者又何止活动于优酷。率先将“老剧新看”把玩起来的,实则是B站的网友们。

在全网高清作品尚未上线之前,B站的UP主就通过或恶搞或鬼畜或剪辑的方式,以不同的形式将那些老剧展现在网友眼前,《亮剑》《回家的诱惑》等都是昔日翘楚。

3

自投作品之外,B站的版权老剧也备受观众欢迎。即便已经加大了新剧版权的收购力度,但B站电视剧频道最多播放和最多弹幕的国产剧,依旧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剧。

譬如,以绝对优势摘得双榜第一桂冠的《家有儿女》。又如,最近由“德彪学”溯源再次带火的《马大帅》。

近两年强势入局影视行业的短视频领域,也为老剧翻红做着相当程度的贡献。在抖音短视频里,#西游记##亮剑##家有儿女#等影视话题,皆有着10亿+的播放次数。

4

这间接反哺了老剧的原生体系,在那些老剧的评论中,时常涌现着“抖音过来的”“段友在此集合”“虎扑Jr路过”等有趣弹幕。

微博片段式看剧也是网友追老剧的手段之一。尤其是登上热搜榜的老剧,往往能轻而易举地掀起一场首尾不明的网络狂欢。

2019年底的#如果你男朋友是何书桓##依萍大战PUA##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等热搜,就让几多网友以“片段式追剧”的形式,又一次重温了《情深深雨濛濛》《牧马人》等经典作品。

5

不过,纵然追剧的方式多种多样,可细细看来,翻红的老剧似乎仍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同样是记忆深处的美好,怎么有的就是“心头肉”,有的就是“放养流”呢?

深究这些持续翻红的老剧,观察当前网友的看剧爽点,我们能发现三种“破圈”途径。

老剧“翻红”三要素

故事有料、议题发散、短视频反哺。

如果一定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览老剧翻红的“破圈”,大概逃不过这三个词。

故事有料是老剧诱人的先天基础。不过,故事有料也分两种。

一种是《大明王朝1566》式的翻红,故事取胜、人物定盘。这部被称为国产神剧的历史正剧,昔日在湖南卫视首播的时候,收视率并不理想。

6

当时的观众因为它过于艰涩,不为所动。如今的网友仔细咂摸后,拍手叫绝。随着收看方式的改变,大众审美也随着平台的迁移而分化。这部“料足”的老剧,在网络的长尾中找到了受众,经历十多年的口碑发酵,已然站在了国剧峰顶。

还有一种,是《回家的诱惑》式的翻红,台词有料、玩梗“破圈”。

令凌潇肃迅速“破圈”的《回家的诱惑》,沿袭的便是网友“自来水造梗”的路数。虽说谈及故事性,这部剧远逊于《大明王朝1566》,可说起“破圈”能力,“你好骚啊”“你摔了个屁股墩”等经典台词一出,哪怕只是相似表情包,也能博得年轻观众的会心一笑。

7

社会性议题的发散,是老剧翻红的二度进化。

“北大PUA”事件后窜起的“依萍反PUA”“何书桓是不是渣男”的话题,就通过老剧《情深深雨濛濛》的再解读,被观众填充了新的理解;

杨烁批评孩子的新闻一出,《家有儿女》中夏东海正确的育儿观,便被网友顶上了热搜;

《牧马人》“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幽默背后,更隐藏着大众对那个时代纯真爱情的歆慕之情。

借别人的事,说自己的话,这些老剧赫然成了年轻观众抒发情绪、纾解压力的工具。

与短视频玩法的结合,也是老剧翻红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某些老剧的“破圈”,具有偶然性。很多播放量颇高的作品,只是一些单纯的剪辑片段,加上“魔性”的BGM,就成了火遍全网的热门视频。

比如,《还珠格格》里由周杰饰演的福尔康,就凭借一段颇有“心机”自我介绍,被大家翻出来反复讨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片段,也早已被各大UP主,以Rap、歌谣、再配音等鬼畜形式,频频推上B站热门;《亮剑》里李云龙“打脸”名场面、楚云飞与吕布的跨时空会面……都浑有喜剧味道,引来弹幕满屏。

8

这些经典老剧的翻红看似借的是“情怀”东风,但其实是在文本、话题、平台三个鸡蛋上跳舞,才碰撞出的火花。在如今兵家必争的短视频“引流”之路上,由老剧碰撞出来的真实火花,也许更值得当作样板。

老剧高招,新剧或可借力

当然,短视频传播也自有其特殊性。从翻红老剧和“破圈”新剧里,我们还能得到不少市场之外的有趣发现。

其一,不同平台的传播方法各有特色。抖音、B站作为影视营销的新阵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传播路径。

前者的用户虽持围观态度,不会因某个片段而迅速入坑。但他们擅长发现剧集里的视频亮点,寻找适合二次创作的片段。一旦“产粮”氛围形成,剧集就会在跟风玩梗的病毒式传播里迅速引爆,从而触达更多潜在受众,实现引流。比如《小欢喜》里磊儿醉酒、我与妈妈道歉对比等片段,仅靠着一则“文洁,这都小场面”就赢得数百万点赞。

9

后者的人均产出更加丰富,在这里,“拉郎配”式组CP成为传播主流。作为众多年轻用户聚集的青年社区,B站的UP主更喜欢自制“情感向”的内容片段。这也契合着B站的传播特点,虽然用户数量不如抖音,但他们具有强大的忠诚度和用户粘性,颇有登高一呼而应声无数之势。比如老剧《亮剑》,就曾连续产出数个百万播放量级的剪辑作品。

其二,除了剧作本身的故事性,官方“玩梗”也是短视频传播的有效途径。

影视作品创作周期长,互联网潮流周期短,两者匹配并不均衡。

有时候,剧本的话题热点一过,观众的兴趣就消减了。所以,以“玩梗”的形式对作品后期再赋能,无疑是拉拢观众走近作品的有效手段。这可以基于上文的“故事有料”,也可以人为后期“造”料。

比如今年堪称破圈人物的“狂野男孩”苏大强,就是个中典型。

10

苏大强总归算是个“反派”,早期剧集宣传的口径,走的也不是苏大强路线。只不过,在“姚晨演技”和“独立女性”之外,“狂野男孩”异军突起。

浪潮一起,则顺水推舟,随着苏大强负面意义被放大,《都挺好》的话题性陡然猛增。初播时被质疑的“狗血”剧情,也逐渐被观众赋予现实主义的深层意义。

说到底,这是当代观众对影视剧的自我诠释。没有人能决定观众看什么,但总有人能被观众一直看到。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老剧翻红虽然多是偶然事件,可若能寻得其中“三昧”,也未尝不能风速“破圈”。

猜你喜欢